一個機房設氣液調節站,透過供液和回氣管道把各庫房的裝置連線起來,而且它的工作效率不僅取決於設計水平,還要看安裝技術,不是熟練的技術人員很難做好,這還得投入大量人力成本。
與其這樣,不如直接選用製冷機組,將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這些在企業就組裝完畢.”
“那製冷效果呢?”
“與之前的肯定有差別,但我認為這是當下最優的解法,你想,裝配庫的核心就是緊湊高效,它和土建庫的使命是不一樣的。
土建庫動輒幾萬噸,起的是集散的作用,而裝配庫就是解決小家小戶的即刻需求。
太複雜的供冷方式會導致冷庫建造週期長,建造費用高,安裝水平不夠還會導致糾紛,這些都很不利於推廣.”
胡殊同點頭稱是,欒平欣一語中的,盡善盡美固然是好,但不能忽略更可行的現實操作性。
接下來,胡殊同又對庫體結構、容量確定和熱負荷計算做了一些補充。
這般探討了兩三個小時,忽然間二人四目相對,因為眼下原始方案已經被塗塗改改“面目全非”。
“我有個想法,不知你意下如何.”
“有何高見?”
欒平欣饒有興致問道。
“這份方案,我們就當沒有見過,你做製冷板塊,我做其他板塊,共同出一份我們自己的可行性方案。
通篇我們不與原方案做對比,只說自己認為可行的措施.”
“贊同,我們不做任何指正,也不在它這個基礎上改良最佳化,而是做一份自己的東西.”
話到這裡,欒平欣又嘆了一聲,“這樣一來,我們的工作量可就翻番了.”
欒平欣說得沒錯,如果是做方案改良,他們的著眼處已經有了七七八八,可要是出具自己的方案,那就變成全須全尾的系統性工作,
“不過你我獨立做板塊是不行的,關係到能耗、製冷資料的地方有很多,我們得全程一起來弄。
而且要在年前做好,年後我們就不動方案了,串完親戚我們直接去青巖.”
“我也是這個意思,只能辛苦你多跑幾趟了.”
欒平欣環視著屋子,“你這裡還挺不錯的,是個能讓人靜下來的好地方.”
旋即欒平欣走到胡殊同的書桌前,看到滿滿與冷鏈相關的書籍雜誌,剛要誇幾句這人踏實刻苦的時候,忽然看到那夾縫中有一個覺得幾分熟悉的紅色塑膠皮本子。
“胡殊同,你過來一下.”
“怎麼了?”
“當年是誰發誓和自己無關,搞得我這麼多年都信了.”
“平欣,你在說什麼呀?”
“我抄了兩個學期的歌詞本,怎麼在你這裡!”
“媽,飯快好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