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同的欒平欣一邊思考總結著胡殊同的話,一邊自己查一些資料,這般用了不到十天,論文總算過了導師那關,接下來迎接她的也是論文答辯了。

不同於胡殊同論文的整個行業梳理深化,欒平欣的論文技術方面是主項,市場部分可稱錦上添花。

兩所高校對畢業論文都極為重視,並視作成果級的專案,因為畢業論文對一位學生往往意味著激發,總結性的、前瞻性的、建設性的,容易讓人看到不同以往的深度高度。

這種激發源自嚴格的考核,兩所大學一稿直接打分的論文佔據不到半數,改上兩稿三稿實屬常見,有些過於不能入眼的還會延期畢業。

胡殊同也算完成了任務,距離論文答辯不遠了,他打算回明大做最後的準備。

這一天,欒平欣為表謝意請了胡殊同一頓大餐,飯後他們一起逛了隆義市有名的鱗光湖。

青石凳上,柳葉浮影,臨別之際,胡殊同心念一事不由問了出來。

“平欣,畢業之後你是繼續讀研還是參加工作呢?”

“按照我的個人規劃,當然是讀研了,後面讀博我爸也不會反對的。

學術還是要做得精,有了碩士乃至博士學位,今後的平臺也就不一樣了。

有一天可以像前輩們那樣獨自帶領科研團隊做研發,攻堅克難肩負更重的擔子.”

胡殊同靜靜聽著,點了點頭沒有作聲。

“而且說實話,我在拜冷集團實習的這一年多是挫敗,在企業搞研發讓人有時沒法一條心,要考慮成本,考慮供應鏈關係,有時還要為招標的配件做妥協.”

“倒也是,企業做科研確實有很多制約,不像在實驗室裡,奔著一個目標埋頭苦幹就行了.”

“你有什麼建議嗎?”

欒平欣看向胡殊同。

“沒、沒有.”

欒平欣微一笑,胡殊同一結巴就是心裡沒守實,“沒有建議,也沒有贊同,你要無話可說,才是見鬼了.”

“贊同,贊同.”

胡殊同乾巴巴說道。

“唉,要是能有個折中的法子就好了.”

欒平欣苦道。

“怎麼?你願意聽折中的法子?”

“你要有呢就說說.”

“在職研究生這個模式我瞭解過,它出臺的背景就是十多年前我們國家高等院校所授予的學位往往重學而輕術,強調科學研究能力和學術標準,這慢慢使得理論多實踐少,基礎性成果多而實用性成果少,這不符合《學位條例》的初衷.”

“然後呢?”

“為滿足各行各業對應用型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經過多年的試點,我們國家的在職研究生制度已經完善,也就是說,你可以結合工作完成研究生學業.”

“學術學術,學在前術在後。

什麼叫基礎性成果多實用性成果少?怎麼聽上去這麼不友好呢?”

“平欣,你別誤解我的意思,我只是說個折中之法.”

或許是自己太急於表達些什麼,話說的不稱欒平欣的耳,想想那多年“履歷”,一旦激了欒平欣的脾氣,事情基本就沒什麼對錯可言了。

本覺得說的都是框框架架的話,卻讓欒平欣聯絡到對她的質疑,這一下子,湖也不平了,葉也不靜了。

“拜冷同意了.”

“你心不在那,同不同意又如何,還能不放人是怎的,你遵從內心所想就是了.”

只見欒平欣看著不遠處湖面,看著看著,嘴角就撇了下來,緩緩移來看向胡時候,忽是一副繃著的笑容。

這一副樣子,只給胡殊同瞧得發毛,轉瞬間欒平欣從包裡拿出一封回函,其上赫然是關於欒平欣在職研究生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