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大局面下的順暢,都離不開胡運同這個扎身雲城之人的細緻耕耘,哪有那麼多的水到渠成,落到樁樁件件多得是見招拆招。

這也是胡運同開的主戰場,南來北往的貨如何精準輸送到所需終端、終端的空間度和吸收量,胡運同自有一般人不具備的洞察。

而且在銷地終端的人際方面,胡運同也屬於那種“圈子裡都認”的人。

胡殊同需要弟弟針對參與產業園的各方定向開闢終端,做甘州蔬菜農市對接的“市”,而在最終的方案中,這些渠道都將寫進產品方的優勢,只有這樣才能扣住這個產業園的中心思想。

要知道武關市對終端是不會滿足的,不管是市裡出面談還是企業有路數,都是絕佳的走出之法。

胡運同肩負著最大的壓力,他心知以哥哥的嚴謹,先用模擬過了關這樣的事還是不要多想。

況且這可是市級戰略專案,當下要是隻畫餅,幾年後操動起來找不著鍋,是要出問題的。

對梁祿和郭鴻遠等人來說,倏然覺得這是大脈絡之下的家家挺進,以這樣的方式為同興灌注產業園的資質,才是更睿智的考量。

這會讓對方去注目同興的合作資源,家家變得產品優質、渠道通達。

但是別忘了,海洋牧場的交易最終是會結算在郭鴻遠的手裡,更能憑藉這一點,會讓海洋牧場擁有新的競爭力。

企業的品牌牆上,早在某某年就開闢了西北市場,這都是資質的加持,也是博得利好的砝碼。

旁人看來,他們都是同興強大的合作方,可實際上,這座同興蓄力的產業園根本不是幫忙的事,而更像是胡殊同為他們開啟了更廣袤的冷鏈世界。

能走更遠就是優勢,千難萬難有同興託底。

而他們的產品優勢,是同興自身不具備的敲門磚。

站在同興的角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廣袤,胡殊同得此眾,可揚同興聲名,這份方案做得越厚實,越是厚了同興這個挈領者。

若拿下產業園的話事,眼前諸多都是板塊之一,胡殊同要的是地利,是渠道之上的渠道,這裡的能量遠不止此。

可根本上,所有的廣袤只有唯一的源頭,那就是這個大國的幅員遼闊。

對一個手中有路、心中有網的冷鏈人來說,冷鏈豈能止於青寧明江?冷鏈冷鏈,不管它這多年來被拆解了多少含義,“做冷的鏈”總是不會錯。

而做鏈,就一定要鏈到西北,這裡是無法輕易跨越的存在,但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扎身於此,新的答案。

同興有了另一個方向,屬於同興的西北故事也終於寫入集中,這片地域也將是行業故事的新篇章。

故事來故事去,太複雜了,不如就叫它——

新的征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