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的辦公室裡,這是何勁如連續來找胡殊同的第四天。
剛開始的時候兩個人都很和氣,就著理性討論的原則希望達成共識,可幾天過去,情緒上都有些起伏了,一個覺得一個短淺,一個覺得一個固執。
胡殊同已經來到甘州一個多月,但事情毫無進展,至於邀同興此來的用意,與胡殊同當時的設想差不多。
去年十月末,“鄉村振興戰略”正式提出,有關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手段,冷鏈在第一時間深入到這個命題。
放在甘州的大環境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可以有效銜接。
這幾年甘州扶貧成效斐然,把兩件事變為一件事,前前後後一以貫之,是為莫大的考量。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在與發改委的第一次見面會上,事情便出現了分歧,雖然胡殊同表露的並不明顯,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同興不想走發改委提出的那一套。
同興冷鏈是整個產銷大聯盟的骨架,分佈在各地的樞紐是甘州最為看重的地方,面對一些貧困縣、高空間附加值農產品縣,甘州希望同興可以在這個領域進行統籌。
換言之,在鄉村振興這個新使命下,依靠同興豐富的冷鏈運作經驗,綜合考慮範圍與輻射建起相應的園區,乃是最有針對性的解法。
以同興的實力,就該這樣大包大攬,把產銷大聯盟進一步下探。
何勁如一直是這樣認為的,省裡、市裡、行業裡也都是這樣認為的。
可偏偏胡殊同不把它看成最優解。
何勁如之所以屢次來找胡殊同,實乃擔著發改委調和的任務。
有些話雖然沒有直說,但他覺得已經透露給胡殊同足夠多,這些未來的廠區,甘州是有針對性的大預算,包括土地的問題都會盡力配合。
不誇張地說,這幾乎是一下子興起多個小型的武關產業園,而自身掏不了多少腰包。
何勁如脾氣越來越大,十之七八還是出自失望,得知胡殊同要來時有多興奮,現在就有多煩悶,早知如此,還不如雄關和強運聯合先把攤子爭下來再說。
那麼,在所有人看來都順理成章的事,為何胡殊同會心生抗拒?甚至讓甘州發改委覺得“出錢不肯辦事”呢?
本質上,這是兩個埠的問題,是企業牽頭,還是縣裡牽頭。
在胡殊同的意識裡,冷鏈需要各個環節的能動性,而不僅僅是貨等車來,單純的企業與農戶對接。
農戶要為新的奔頭而擴大營生,縣裡要做好調節排程,才是共走康莊的核心。
“何總,同興不可能一個縣建一個廠區,別說甘州,同興在青寧也只有兩個廠,只能像武關產業園這樣用幾個地方進行輻射.”
何勁如並不想再聽這樣的話,因為他知道胡殊同馬上就要話鋒一轉,“胡總,沒有大廠如何統籌,輻射多少地方全看你的規劃,這正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呀!”
“何總有沒有想過,從拿地、規劃到建設,一個冷鏈園區要耗費多長的時間。
也許我們要到2020年才能運營,凡事都有一個跨度,這樣長久的等待,我們不能忽視.”
何勁如面色沉沉,“這話你和我說沒有問題,我也贊同,可是到了省裡怎麼說?急功近利?目光短淺?”
胡殊同聞言眯起眼睛,頓了一頓說道:“我們還是說肉牛養殖,縣裡成立合作總社,村鎮成立合作分社,三個月的時間裡就能建起遍佈各地的裝配庫。
屆時,縣級冷鏈企業直接把貨發往產業園,只需產業園把不入庫的調配區擴建,錢應該花在裝配庫補貼、運輸企業補貼這些地方.”
何勁如毫不為意,反而苦笑著搖起頭來,“誰不知道同興的體系就是依靠樞紐,這當是胡總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