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改委經貿司主持召開了一場會議,與會者多為青寧的大中型企業,會上對懸而不決的廢水廢氣碳排放問題進行了公示,也對自然資源用途管制、資源有償使用等做了說明,氣氛不像從前那般。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都在強調推進高附加值產業、綠色低碳產業、更強國際競爭力產業的發展,轉型、最佳化乃至淘汰成為時下中國經濟最熱的詞。

08年至今走了六年平穩之路後,中國經濟出現了另一種疲態,以及顯而易見的積冗不化,新一輪改革,已然勢在必行。

如何來形容當下經濟的大局面呢,簡而言之便是各種各樣的結構性問題,低端產品過剩、高階供給嚴重不足。

國家投資挑大樑、央行印票子的方式已經施行了十幾年,在08年四萬億救市時達到頂峰。

時至今日,宏觀調控貨幣政策持續加大,但效果愈發不彰,上急下徐成為常態。

就像一個池子,注入的水越多不代表水質環境越健康,池底經年累月的沉積越來越厚,遲滯著整個大迴圈。

可以說中國經濟的“牛鼻子”已經不在需求側,供需錯位已成最大路障,也將面臨新一輪的“市場出清”。

做好任何一個行業,都需深諳經濟大勢,從大勢透析風向,是企業掌舵人必備的能力。

冷鏈行業已能聽到許多與自身息息相關的詞,高附加值產業、資訊科技比重、職業人才培養。

胡殊同對此的解讀並不複雜,改革也是一場冷鏈的瘦身,強化技術優勢,走高精產業,本身也是冷鏈長足發展的必由之路。

會後,胡殊同來到雷小溪的辦公室,此來並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只是二人許久未見,胡殊同借這個機會過來拜訪一下。

今天的這場會議不同以往,對排放問題的措辭可謂嚴厲,雖然雷小溪沒有參加,但發改委之所以這麼做,他比誰都清楚。

但二人角度不同,而且胡殊同基於行業的判斷也非從前可比,雷小溪不禁問了出來,“殊同,近來這態勢你怎麼看,你覺得真會鬧出個市場出清嗎?”

“還不好說,不過殭屍企業、高汙染企業我覺得這次是跑不掉了,低效企業恐怕會面臨一場大淘汰,過剩產能揪不過來的恐怕也要停產,當然,還有失業問題.”

胡殊同把話說得明瞭,因為他知道雷小溪有更深刻的判斷,有此一問更像是在掂量什麼。

“雷主任對98年那場大改革應該不陌生,那會我正在上大學,聽了不少身邊同學的怨聲。

那是我們國家最大的一輪國企改革,六千多家企業倒閉三千多萬職工下崗.”

“但回頭去看,讓資本、土地、勞動力回流到更大的市場,資源的使用效率大幅提高,可以說這輪出清為未來十年經濟高速增長奠定了基礎.”

雷小溪點了點頭,“這是不是就是你們企業所謂的第二增長曲線,轉型期切換賽道,換擋與增速不好兼顧,不過要是在下行時解決,問題也就少了很多.”

胡殊同點頭道:“也可以這麼理解.”

“這些問題留待以後再探討吧,今天我倒是想給你看這個東西.”

說話間,雷小溪把一份檔案遞到胡殊同身前,打眼一瞧胡殊同便怔了幾分,“絲路基金?”

順著往下一看,胡殊同愈發炯目,這與他從前所接觸過的任何基金都不在一個概念層級,絲路基金由中國外匯儲備、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共同出資!

絲路基金首期投資金為100億美元,旨在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有關專案提供投融資支援。

“殊同,這絲路基金是中長期專案直接投資,絲路基金的申報,最終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