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後的酒店裡,胡殊同打著電話,不到半個小時聯絡了多人。
此來之前,欒平欣以為胡殊同是以考察為主,但只過了一天她便發現他是奔著成果來的。
身臨此境才知時不待我,放眼整個大形勢,如果同興此時不動,那便可以斷了這個走出去的念想,因為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不能只看到中亞地域廣袤,更要看到中國企業洶湧的勢頭,在一帶一路倡議之前就有企業在此紮根,得此機遇後,旗綻征途、人皆往之。
能源企業奔赴而來,特變電工打造高效電網、跨境油氣管道投資開建、風電專案接連上馬。
在製造業,有新絲路紡織產業、木材加工業、金屬冶煉、農副產品加工,都能看到亮眼的進驅之路。
人們在這裡買林租地,在各個領域開發,阿里說得一點沒錯,這是歷史未有之變革。
來過這裡之後,胡殊同一邊是腦子裡的各種資料資料,一邊是眼前親歷的感受,不覺之間,他的心念也慢慢變了。
一開始,做與不做是五五分,周全考量之後再為同興做決定。
最初的時候胡殊同有很多打頭陣方面的考慮,在這個行業的青寧企業,如果要往外走,同興要走到最前。
但現狀在一步步告訴他,這裡的前景遠超預料,施展拳腳必定大有可為。
車往庫西鎮的路上,阿里開得很慢。
“胡總,我聽說中國甘州的外繁制種特別發達,能給我簡單介紹一下嗎?”
“那是甘州的大產業,有五六十家種子企業,還有大量的科研中心,假如說你給我一罐本地的原種,經過他們的培育,未來就能成噸成噸出口.”
阿里連連點頭,“真是厲害呀,我們這個國家就很缺種子,以後有機會還希望胡總能幫忙牽線.”
“一定.”
話音一落,卻讓人若有所思,阿里並不是隨便問問,彷彿間他比胡殊同還要更早走進一種節奏,更像是在提點著什麼。
對於這接下來的事,阿里會竭力促進,那不僅意味著農民的增收和廠區帶來的就業,種子技術、種植技術、加工技術乃至農耕裝備的迭代,一旦這些傳播開來,增益是方方面面的。
庫西鎮在塔圖城北一百五十公里,這裡有大片的耕地,但利用率極低,也沒有灌溉率可言。
主要作物是小麥和玉米,春天撒把種、坐等秋天收,化肥農藥供應嚴重不足,非常粗放。
而且這裡還存在農牧混雜,遇見旱年豐收無望,農田就直接變成了草場,以極低的價格做了牧民的草料。
根據阿里的估算,這裡有三十多萬畝可耕土地,僅有八百多戶農民,存在大量的荒置。
胡殊同在田間站了許久,從前的許多設想,此時逐漸浮現出全貌。
同興究竟要在這裡做什麼、能在這裡做什麼,一條比從前任何時候都要浩浩蕩蕩的路,一個同興人從前想都不敢想的境外產業,此刻,胚芽萌發。
這個同興不曾涉足的領域,恰恰是新局面下的超然領域,可以說超脫蔬菜與水果,探到此一途更為深入的部分。
綜合之前的各類資料報告,結合國內外市場的形勢。
兩種作物,被胡殊同極度看好。
一是大豆,我們國家需要進口的糧食,去年達到兩千億斤的規模,而大豆就足足佔了六成。
在這片市場,因為國內人口紅利下降、用工成本攀升,導致大豆種植成本高昂,和進口產品相比競爭力大跌。
正因如此,近幾年國內轉基因大豆大行其道。
如果在這裡以極低的租金租下土地,再加上更低的用工成本,憑藉同興農產品的運作經驗,構建境外基地、國際貿易、低溫倉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