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中亞之行的籌備可謂雷厲風行,這是新形勢下企業發展的需求所在,也是大環境使然,讓很多意在此處的企業都感受到一種急迫。
亞投行即將開始第六輪談判,昭示著亞洲經濟體的新動力,對志在做大做強的企業人來說,此等級別的多邊開發銀行是里程碑式的意義、是鮮明的訊號,更是私營資本投資不曾有過的龐大空間。
通俗地說,現在向外走,是從未有過的機遇。
一帶一路協會的首批企業不可能全部顧及,從申報的資質進行篩選,最終踏上航班的共有七十家企業,涵蓋各行各業。
出發的前一天才召開了第一場會議,胡殊同看到的多是陌生面孔,當然對很多人來說,胡殊同也是陌生的。
不過只要稍微看看同興履歷的人,對這樣的場合都不會有太多疑議,這與從前走出國門的企業不同,一帶一路框架下新的拓局,那個坐在主位上的人,儼然更有發言權。
對很多人來說,此行多是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那裡對他們來說都很陌生,如果青寧層面能簽署相應的框架協議,回來再針對性探討接下來的行動。
第二天一早,龐大的隊伍登上飛往中亞的飛機。
胡殊同剛坐定不久,忽然走來一人和他熱情地打著招呼,這人的外形很是奇特,方面大耳,身子也是端端紮實,遠一看像一個小的豆腐塊摞著一個大的豆腐塊,親和力十足。
打完招呼,這人居然聊起來一個又一個場合,可胡殊同根本不認識這個人。
緊接著,他又和胡殊同旁邊的人聊了幾句,那人越發覺得自己有些擋眼,很快便同意換座了。
“胡總,剛剛可不是瞎說,我在好幾個場合都見過你,是你不認得我而已.”
而後他便做起來自我介紹,這一介紹便是滔滔不絕,這個人的名字也挺奇怪,他叫鄭九中,經營著一家糧油企業。
這鄭九中學歷不高,只是初中畢業,小胡殊同四歲。
不過早在06年他就開始創業,如今在糧油這個領域也算有些規模,在青寧各地市總計有上百家門店。
實際上,這次中亞行本是輪不到他來參與,但發改委考量得點點面面,糧油在中亞有大空間,這個領域對國內影響也非常大,這才多增了幾個名額。
此人是典型的自來熟,基本輪不到胡殊同答話,只是點一個頭他便口若懸河。
鄭九中講起來這一路的創業經歷,一開始莽莽撞撞走了不少彎路。
他現在的品牌“鄭九糧油”,最早時候叫九中糧油,做著做著發現,人們以為這是哪所中學校長主任搞起來的私攤子,很是受人非議,後來單是換標識就花了不少錢。
06年開始做糧油生意,絕對是大好的機會,那時候原材產量跟得上,國民消費整體上揚,無新增健康油廣受青睞。
可當時間來到10年,行業又捱了當頭悶棍。
“哎!挨千刀的地溝油,害人啊!”
地溝油事件,是近年來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持續多年屢禁不止,大案要案查處眾多,依然有人鋌而走險。
這東西說出來極為噁心,是下水道漂浮物經過提煉產出的油。
只要地溝油案件一出,行業就要抖三抖。
企業面臨一輪又一輪的督檢篩查,管控越來越嚴格,從前只看貨,現在要盯一個個環節。
對大企業來說,有足夠的資源人力主抓這件事,也有專業人士去鑽研各種標準。
可是中小企業一旦分心做這塊,往往重了產品疏了渠道,步子自然也就慢了下來。
地溝油的案件,胡殊同看過許多,再沒有比這更讓人深惡痛絕的了。
胡殊同之前對這鄭九糧油一無所知,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