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月後,同興與鯤海的合作正式敲定,胡殊同與賀群代表雙方出席了釋出儀式並在現場簽署了協議。
鯤海高層組織了關於同興方案的討論會,整套成熟的執行機制看在眼裡。
至於之前的條條框框,經過賀群在內部的爭取,藉以西北水庫的特殊情況,終於免去了考察期之類的條件。
這屆漁博會三波四折,有奚落也有認可,把人的情緒吊得如同過山車一般,也讓人看到巨頭企業慣以為常的拿捏。
但從結果來看,胡殊同絕然不虛此行,不僅東方多了一個大客戶,同興運輸在整體運營上將由此產生巨大的變化。
如何調配好一輛車的去程的返程,是冷鏈流通中節省成本的莫大考量,這和計程車因返程無人而雙倍加價是同樣的道理。
有了這個海產品的大據點,來到盤湖的車輛勢必增多,而這就將加大盤湖一帶其他農產品的供應量。
同興各環環環相扣,排程的維度也將不同以往,站在雲城的角度,向東的局面就此盤活,胡運同在南北一線上調撥吃力的貨物,將批次引向盤湖市場。
既解了雲城壓力,也將南果北菜輸往相對不夠飽和的終端,這是排程空間上的一大升級。
接下來,柳知英和楊成海無疑壓力倍增,與鯤海的合作開展後,柳知英既要顧產業園的建設,還要抽出大量精力關切水庫方面的對接。
楊成海手握金槍魚,從前是為各大生鮮品牌通路,如今還得家家上門問貨尋合作,多了一個更為棘手的板塊。
他們一個在最上游、一個在最下游,一個在抓貨要怎麼來,一個尋求貨要走到哪,再有胡殊同的居中排程,從人上也能看出,同興的立體框架。
胡殊同回到同興,難得有了緩一緩的時日,拿下鯤海之後,剩下的多是內部排程分配,比起來整日在他人的主場奔波,這些都是相對輕鬆的事。
然而這般平和並沒能持續太久,很多技術企業不約而同找上同興的門,樁樁件件都落在同興研發中心身上,這裡面所蘊含的事,不得不引人思量。
最早接待的是拜冷集團,謀求的合作一時看來非常新穎——
鐵路冷藏集裝箱。
拜冷在原有冷藏集裝箱的工藝水平上,提出更嚴苛的合作研發標準,超遠途、恆溫箱,對標低至零下50c的外部環境,保持箱內溫度可控在零上20c到零下20c,並可自主運轉二十天的時間。
溫度、時間和路途,已經給了胡殊同足夠多的訊號,這些鐵路冷藏集裝箱的未來應用,一定是中歐班列,也只有中歐班列能把鐵路冷藏集裝箱提升到這般規格。
中歐班列全程萬餘公里,歷經多個氣候帶,冬時有零下50c的惡劣天氣。
很多農產品只能保鮮不能受凍,如果不是特製冷藏集裝箱,中歐班列上的冷鏈運輸絕然無法保證質量。
中歐班列屬國際運輸,比海運快一倍、比空運便宜不止一倍,就是打動國內外企業方的地方。
中歐班列的班次逐年數倍增長,如今多是常規物流的貨物往返,冷鏈不曾開啟局面。
若是一家企業謀求合作也就罷了,一月之內,有四家技術企業走進同興,有集裝箱生產企業,也有冷藏車廂生產企業。
彷彿一夜之間,人們有了某種共識,共同把視野投向了一個地方,來自不同的方向卻有相同的瞄定,任誰也能品出不同尋常的勢頭。
企業趨利、嗅覺非凡,所以事情便很好解釋,這條陸上運輸的鋼鐵大動脈蘊含著全新的前景。
此舉的背後,不僅是貨物的充盈,還有未來冷藏集裝箱超高的利用率與市場行情,這是新的契機之下技術企業一項名利雙收之舉。
三日後,柳知英給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