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冷鏈這個籃子很難做大。
走這條路需要同興和協會聯動,我們一起呈報貨運2000的推進細項,只是這裡面有許多無紙化的技術問題。
還有同興的地勤搭建,你得做航空冷鏈的專屬配套,投入方面你也得早做準備.”
曾昭達話雖說得明面易懂,但背後樁樁件件都是大難題,冷協對此做過工作,但任何倡議基本有去無回。
此間關係到國際質量的管控標準,標準之間又有衝突,國家也難以做出平衡多方的自我標準。
況且,無論國營民營,國內所有的航空企業都是“客主貨次”,與此相關的內容,一旦暫緩就不知緩到猴年馬月了。
所以說,這整件事每一步都沒有準確的時間表,這也是曾昭達意識中最大的難點。
胡殊同心知曾昭達的憂慮,“貨運2000的19個大項我心裡有數,這一步青航遲早是要走的,我認為這契合雙方的需求。
技術的問題我們有辦法,地勤方面的投入你也不用擔心,如果企業和協會之間能拿出更為具象的東西,應該值得青航多看一看.”
曾昭達點點頭,“協會推動是職責所在,只要你們企業之間能拿出滿滿乾貨,我這邊絕對不會掉鏈子.”
話到這裡,曾昭達目光一閃,“在這青寧地界,你把企業事變成行業事,想來似乎也不太難.”
“那這第二種模式,你是什麼想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我說就別自己尋思什麼路子了,你胡總也不是大硬體都搞定才去想路數的人。
即便兩步一起走,總也有個腳前腳後,以胡總的大本事,如果能把事情變成一前一後自家的借鑑,保不齊還能更定了青航的信心.”
胡殊同微微搖頭,“它山之石,哪有那麼輕易,這裡面的事都兜得緊著呢.”
曾昭達速速眨眼,忽然竄起一道心念,“胡總當下在忙何處?”
“自然是雲城了.”
“據我所知,雲航的貨運資質,要高於青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