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劉晨羽的日子有些不好過,他永遠不曾想過,春融園區總經理這個位子居然會有動搖的一天。
事情之所以發展到今天,不得不說一句“全靠同行襯托”,正因為一次一次與同興的對壘盡吃敗仗,春融高層逐漸坐不住了。
在春融的集團高層看來,強勢了這麼多年的冷鏈業務,又趕上了行業的蓬勃大時代,如今的局面越發不符合構想,而且處處佔排面的只那同興一家,更加不能容忍。
回望這一段大時光,06年可謂是劉晨羽職業生涯的分水嶺,自那之後,供奧、行業宣言、無償資金、隆山峰會等一系列行業的大動作,春融都泯然眾人。
這一次中冷聯盟的會員級別上,同興再壓春融一頭,成了高層動念的導火索。
不過劉晨羽還有一場翻身仗的機會,那就是這接下來的青菜南運,以這件事的規模來說,它將是春融重立聲名的大契機,事情如果做得妥切,說一句重塑格局也不為過。
劉晨羽的行動方案以發動“青運協會”為開始,青菜南運不僅是一個多企業聯動的大規模工程,還是持續多年的系統性工程,要保證它的順暢施行,需要一箇中樞機構進行統籌排程。
說到這裡,任何一個業內人聽到也會連連點頭,此一來無疑也是給予有關部門更大的信心,可謂一舉多得。
在劉晨羽規劃的青運協會中,他鮮明地把整個鏈條分成四個等級,從縣級銷地批發市場、市級農副產品轉運中心再到大型物流園區定向分配,這麼看依舊問題不大,只是操作上避免不了交叉,難以如他所說的那般有條不紊。
問題在於,這三個等級之上的頭等,並未做過多闡述,事情的微妙之處就在這裡。
只意會不言傳,有時具備一種默許的妙用。
以春融的資歷和實力,牽頭這個協會,會有大把的人唯其馬首是瞻。
春融是青南的大樹,成規模的老牌園區與它有近二十年的交情,青通和鴻立這兩個新興園區的代表,二期已到了籌建階段,這個時候行事更要多思多慮小心翼翼。
對有關部門來講,春融在做的是提線挈領的事,對它的成果也抱有期待。
幾場分割槽域的動員會下來,青運協會在青南已基本達成共識。
觸角即將延伸到青北,在這一頂大帽子下,又有多日的醞釀,事情的推進想來不會有太多阻礙。
在胡殊同看來,把這項工程分得青南青北這般刻意,最初的立意就有問題。
彷彿在說,我方陣營共識已定,就看你們會不會拖後腿了,初來之時就莫名讓青北陷入被動。
胡殊同自然不能否這個協會,那樣一來否定的將是對這項民生工程的苦心勞力,在這個體系下,同興也必定要隨從去做那個二級鏈,不然就是和青菜南運對著幹,話柄將無休止。
深諳青寧這片地界諸多事的同行們都看得出來,青運協會為青菜南運辦事只是其一,這個行動的深層之處在於,春融要藉此確立一個新秩序。
它和肉品協會製冷學會這些大是不同,它的誕生便肩著一個大使命,頭上有光印堂亮,做什麼都能掏出一塊鎮人的腰牌。
秩序,是一個不可輕易碰觸的東西,甚至於它在規則之上。
規則是你我共守一個約條,秩序則是你我共守誰的約條。
從未對青菜南運上心的胡殊同,此時壓力重重,這一步相當狠辣。
同興那些看透此事的人更加焦躁,出力配合同行一起做青菜南運,同興沒有任何異議。
但要是春融拿下這獨一把椅子,對同興的影響將無處不在。
比如產地批發市場,那裡是同興上游的耕耘重點,還花了大量資金對其進行改造。
但這就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