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晌午,明源市一個高檔的咖啡廳裡,胡殊同和梁祿見了面。

二人坐在一個靠窗的角落,各自點了一杯咖啡。

胡殊同已經好幾年沒有見過樑祿了,人對人的印象總會停留在最後見面的樣子,但反過來說,只要時間夠久,一個人有任何變化都不值得奇怪。

胡殊同坦然而坐,不見絲毫憤懣之色,也不顯得急切。

而梁祿則顯得比胡殊同還要淡定,他的目光異常沉穩,縱有變化也是眯眼笑迎的意味,透著一半看對方一半想他處的不可忖度。

“胡總很久沒有來明江了吧,今晚上我做東,聯絡幾個圈子裡聊得來的人,我們一起聚一聚.”

“我擔心喝酒誤事,還是先把明天的事敲定了再說吧,梁祿,你這事幹的,真的很想讓人誇你幾句.”

梁祿皮笑肉不笑抿了一口咖啡,放下的時候才自顧笑出聲來,“胡總,其實我也不想這樣,可放眼我身邊的所有人,你是唯一能幫我的。

這所謂的答疑會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隻要你現身就足夠了.”

“哦?此話怎講?”

“胡總請想,假如我真的拿了地,縣裡和市裡的補貼款落實下來要等上一段時間,我自身的出資也得有個籌備週期。

之後園區規劃還要經過幾輪探討,大把的時間過去了,剷車挖機還沒進場呢。

再加上開園之前的籌備,我預估少則兩年多則三年。

兩三年對尋常企業來說不算什麼大階段,但胡總帶領下的同興可就另當別論了,到時候如果連同興自身的戰略都轉移了,答疑會上的螺釘,可就找不到螺母了呀!”

梁祿果真是越來越會說話了,這一席話減了同興的壓力,還抬了胡殊同的能力,屬於是一語周至、聞者悅然了。

見胡殊同不語,梁祿又道:“再說了,等到三四年之後,豐梁這個園區如何運作,誰會盯著當年答疑會上是怎麼說的呢?真要那樣的話,就不是評標委了,而是該叫它企業智囊團.”

在梁祿這一通“開導”之下,胡殊同點起頭來,梁祿一瞧立時活顏悅色,“胡總,這件事之後豐梁與同興的具體事項怎麼談,那是一個全新的大議題,你只管應付好明天的答疑會就是.”

聊到這裡皆是梁祿的節奏,他的內心頗有自得,一切都在掌握。

這眼前人雖然能耐大,但破不了這騎虎難下,他不能不去,只要去了就得說足漂亮話。

“梁祿,就算我有資格輔助你拿下這個園區,你有資格和我同興合作嗎?”

梁祿哂然一笑,但很快又收了起來,“胡總,以豐梁現在的規模,還夠不到和你同興合作的資質嗎?”

片刻之間,梁祿忽覺事情有異,因為胡殊同只用了一句話便轉移了事情的焦點!但他萬萬沒想到,這只是開了個頭而已!

“從前看過你的冷庫設計案,我很好奇你那庫區的隔熱層放著聚氨酯和聚苯乙烯不用,為什麼要用價格更高還容易蟲蛀黴爛的碳化軟木?一開始我以為你考慮到它的抗壓強度導熱係數的強勢,綜合比對之後所選定,並滿心以為你要重金投入做一個高階園區.”

“可是再看機組和空間的比例,你放棄了常規的適配度,增加機房空間和機組數量。

唯一的解釋是,你用的都是二手裝置,為裝置供冷不足提前做了準備。

並且你還安置了全機組的備用機房,可見這批裝置價格之低.”

梁祿攥著幽藍的手錶,面上還算沉定,“我們這行之所以難,八成就是難在一開始的投入成本,什麼時候一手二手裝置都成了資質問題?我能保證庫裡水果的質量不就行了?”

胡殊同卻目露疑惑,“你要是隻想做一個低配的園區,為什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