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殊同一早便把方案給你雷小溪過目,第二天便得來回復,雷小溪為胡殊同引薦了一個叫做陸建華的人,他是省發改委現任的發展規劃處處長,也就是雷小溪從前的職位。
雷小溪的意思是,事情能不能走到下一輪,還是要由發展規劃處來牽這個頭,經規劃處探討之後再行後續開展。
陸建華四十多歲,細框眼鏡、文質彬彬,胡殊同進來之後,在一個小茶几前,二人坐了下來。
胡殊同的這份方案,陸建華已反覆看過,這裡面所展露出來的功底讓陸建華側目。
細細挖掘這份方案,會讓人發現,這一份方案寫了好幾件事,但看上去它又只是一件事。
陸建華自然意識到,青菜南運是一項大工程,這一份類似於配套建設的方案,更是大工程中的大工程。
但這並不讓人擔憂,這麼多年,國家和地方對農產品和冷鏈方面的投入都一直在加強,只要是真正用在刀刃上的鋼,政策上願意花這筆錢,順著這份方案的思路,地方政府之間也願意出面洽談,共同建設產銷鏈。
其背後,還有市長責任制的落實,胡殊同雖然沒有進行深化,但這份方案也讓這項制度有的放矢。
不誇張地說,胡殊同把當下的國家政策、制度建設乃至業界風向盡數包含其中,它以外銷基地為線兼顧各方訴求,而有些東西他又不做拆解,正是妙處所在。
此外還有冷鏈國七條的踐行,其中所含的八項工程需要地方著力打造,這份方案中的配套建設,不也正是冷鏈大體系的建設?以青菜南運配合國七條的踐行,乃是極為切題的舉措。
這也說到,青菜南運為什麼一開始就讓行業人介入,因為這些人能透過自身的驅動去把握這個市場,真正的行業人吃得透宏觀微觀,更瞭然整個鏈條的細項運作。
正是看到了這份方案的不凡之處,所以在見面之前,陸建華對胡殊同這個人已然有所賞識。
落實、紮實,是辦民生最要有的態度,這產銷運一體的方案,連通最大的前端和終端,落實著農產品流通中最常說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賣菜的人有穩定的收入、買菜的人都穩定的價格。
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在做的,歸根結底,不就是這件事嗎。
“胡總的這份方案是值得讓我們上會一起探討的,只是如果有一些補充內容,我想闡述起來會更有力度.”
“陸處長您說.”
“方案中說的轉運基地能否有一個更為細緻的鋪排?再就是產地與銷地的對接上,區域的劃分可否更詳細一些?”
胡殊同一時沉默,這位陸處長瞧得可真準。
之所以沒有落在紙上,一是因為這是最費精力的地方,再一點,產銷大區域的對接在他看來不是自己能兜住的事,真要排出個具體,相當於給上面出了一道判斷題,這會掩蓋這份方案的亮色。
不過,此時陸建華主動提出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磚已經敲開了門,剩下的就是門內事。
“陸處長容我一些時間,這些內容我需要回去開會探討探討.”
陸建華笑了笑,“需要多久胡總自行把控,我等你的新成果。
另外就是,按照你的這份方案,雲城是一定要拿來做試點的,但時間上恐怕得多提前,青菜的外銷壓力已經積了很久,無法留給雲城一個季度去做試點.”
胡殊同不禁皺眉,“陸處長的意思是?”
“要把試點的時間儘量壓縮,而且不只是一個雲城試點,一旦冬季大棚下來,就要利用這些先行解決一部分壓力問題。
簡單來講,就是推廣胡總的模式並初見成效,只要這件事情辦得漂亮,可行性就給了所有人信心。
今後我們就圍繞現有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