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學長拉近了很多距離,若是一口一個總,跟著的話總會讓人覺得捧抬,對這種私家相會更顯得唱調寡言。

胡殊同與柳知英素未謀面,他的本意是想約在外面,但柳知英的意思卻說孩子太小,不如來家裡坐坐,那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柳家的房子不大,是一個小三室,裝修風格上有一股濃濃的工業風,用了很多鐵藝金屬,很多地方透著懷舊感與粗糙感。

一些照片擺件,能大略看出柳知英的軌跡,背景多是船舶與倉庫,也有一些是頒獎現場,背景引人遐思,那都是明大的學術廳。

柳知英的廚藝令人驚歎,色相無可挑剔,味道更是頂級。

酒喝的不快,二人小口慢酌,一旁的丁娜發現,在與胡殊同相遇之後,從前要麼氣息沉沉要麼又蔫又冷的柳知英,煥出來一種不一樣的活泛,而且變得如此健談。

“聽了那麼多學長的故事,今天終於是見到本尊了,你的那篇畢業論文當年我們可是人手一份。

那年頭大家真的什麼都不懂,只要涉及到冷鏈現狀,第一反應就是又假又空,說起行業規範更是聽天由命的事。

但是看了你的那一套,讓人覺得大有線索,而且越往下走越是覺得前面是有大好春光.”

胡殊同笑著說:“都是過去時了,實際上相比如今的形勢,那論文還是寫得保守了.”

飯席間多是這般追懷過往,仿若一場回溯明大的時光之旅,充斥著很多交集,字字句句都攜著一段思緒。

這讓胡殊同分外感慨,這麼多年過去,說實話要不是柳知英提起,他都快記不得當年那篇論文的名字了。

只是丁娜的目光總能引起胡殊同的注意,透著不一樣的銳利炯然,而且並不在意都寫在臉上。

胡殊同覺到了濃濃的防備,讓往事之外的東西變得難以開口,一時間很多事也都瞭然了。

但他萬萬沒想到,柳知英先把話匣子敞開過來。

“學長,同興可是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