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園區外面夜晚發生的事讓人心生警覺。
每到凌晨一兩點鐘的時候,便會聽到一輛輛摩托車跑在周邊的荒地上,似是故意卸掉了排氣管,發出嗒嗒嗒嗒甚至嘣嘣嘣嘣的聲音。
攪得人夜裡難安不說,更充滿了挑釁的味道。
餘大軍氣不可耐,曾半夜開車去逮過幾次,可這些人一見燈光便逃遁而去,不多時又折返回來,把整個施工隊伍氣得牙癢癢。
胡殊同仔細想了想,這些人出現的第一個夜晚恰是同興和甘南、正曲、東河三個農貿市場簽訂供貨協議的第二天。
這三家農貿市場都正在擴建整修,預計來年四月便可正式營業,時間與同興冷鏈開始運作基本吻合。
農貿市場的蔬菜水果品類豐富,有些水果還涉及到外地的供應商,許多工作都需前置開展,同興負責含黃瓜、豆角、土豆、菠菜等在內的十一個大類蔬菜供應,不得不說這是大單中的大單。
向同興園區使這樣的動靜,無疑是在告誡什麼。
胡殊同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早在他一年前這個時候在市北五縣收取實地資料的時候,便察覺到了一道藏匿之中的鏈條。
人們都知道,農貿市場的菜來自各大菜販,他們深入田間地頭一車車收蔬菜,賣給農貿市場賺差價。
但在青巖這片地界來說,看上去一個個獨立營生的菜販,實際上卻是在為更大的菜販打工,後者幾乎可以稱作菜霸。
整個青寧省蔬菜產量巨大,看上去一毛幾分錢的差價實際上是暴利行業,以青巖市來說,幾乎每個縣的蔬菜都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可以主導它的流向。
市北五縣再往北百里之遙,便是胡殊同的老家墨自縣,那裡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胡殊同才有如此的敏銳察覺。
欒啟鎮當年要打官司的那個“寶老大”,就是墨自菜商背後的大販子。
當年因為胡殊同向曲家營發難,整個批發市場極有默契拒收胡家的菜,大販子對小菜商的約束可見一斑。
當初走五縣的時候,胡殊同發現了一大批草綠色的運輸車,整輛車用綠棉被披在金屬骨架上形成“廂體”。
這些就是大菜販子的統一用車,他們安排人手下探,許多菜商其實賺的是佣金,根本夠不到農市之間的差價。
這些大菜販子其實是很隱蔽的,首先他們“自控力”很強,一縣就做一縣,堅決不會把籃子做大,決不允許出現自己無法控制的事。
此外,大菜販都有自己的實體門店,別看一個陋陋的鋪面,其背後的能量無比驚人。
這麼多年走過,這個體系已經非常成熟,大菜販子們自有一套業內法則,依靠自身強大的影響力做事,同時,他們也是農市對接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影響力也是一大本事,靠這點賺大錢,胡殊同完全想得通。
但有些時候會出現一些很離譜的事情,菜量越大買家越挑,從來不大沛供應,而是一茬茬往下選,運走的量始終固定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度。
這就導致即便是一類蔬菜的旺季,市場的價格依然很高,因為產量雖然大了,但供應量並沒有加大。
那麼,那些沒能被及時選走的蔬菜呢?都想撐到明天的車,可明天還有新的菜,只有水靈光鮮正合尺寸的才能多賣錢,那又何必再多顧及。
這些大菜販並沒有儲貨能力,但不能捨了盈利,控量成為最優之選,從而形成一道“看不見的平衡”。
三大農貿市場,佔了整個青巖市市內供貨量的四成,是人人緊盯的肥肉。
市北五縣各有大菜,有的盛產葉菜瓜菜,有的盛產蘿蔔土豆,同興這一下子“雨露均霑”全給得罪了,暗流之下動了很多人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