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自以為做得還不錯的園區,也希望能讓老師覺得幾分驕傲。

午宴的歡迎會後,胡殊同隨專家組一同考察園區,晚些時候的研討會,胡殊同代表企業作為主講,闡述起農副產品冷鏈系統建設的相關話題。

這一部分胡殊同的領會可謂深刻,拋卻很多統籌性的話,胡殊同先是提到這個“系統之基”,當蔬菜水果可以上路,系統二字才有意義。

而很多果蔬的滯留,並不只是車輛的不到位,還關乎整個市場的需求沒有開啟。

當需求無法開啟,走入田間地頭的車輛就會減少,因為固定的量便足以滿足市場,這是多年以來形成的一種桎梏。

市場的菜價貴、水果貴,這些民生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透過更大量的田間輸出來解決。

只有田間貨量豐,餐桌才能菜品足。

而需求怎樣開啟?

胡殊同的答案是,疏通這條鏈的“第一級”,因為越多的中轉越意味著越多的不及時,開啟田間和市場最快捷的方式,便是“直接對接”,定點超市與定點產區的對接。

這與當年胡殊同在梁戶莊留下的想法如出一轍,農副產品的走出不能只靠規模化的跨區域流動,它需要多樣解法的匯合。

規模化解決的是批次乃至產品互補的問題,而菜和水果,卻關乎每一個果農、菜農。

永遠不應該指望一種輻射式的東西,真的可以顧及到每個人。

也永遠不應該忽略每一棵蔬菜和每一個水果,所來的艱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