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一個上午,胡殊同與欒平欣從明源機場走了出來。
而後坐上計程車往市中心走去,此行的目的地——
鵬程建設。
二人十指相扣,胡殊同的手很熱,走了半程也不曾開口,時而看著車前時而望向窗外。
欒平欣心知,如此安靜的胡殊同並不是故地重遊的沉思,而是在調整著自己,他的內心不僅忐忑,還有一種素來少見的緊張。
不像往常的任何一次報告,這一次的得失很難讓人輕易撫定。
“明大外的那條老街叫什麼來著?”
“錦程巷,最早的時候叫老烏街,因為挨著學校所以改成了這個名字.”
“我想先去逛逛,那家麵館特別好吃,再去地攤淘一淘,說不定另有驚喜呢.”
“辦完事情,我們立馬就去.”
“我就不陪你去鵬程了,現場你要徹頭徹尾一條心,眼睛裡只有圖紙,再說你講這些東西的功底我在裝配庫那會就見識過了,一點也不期待.”
胡殊同笑了笑,“恐怕要晚一些了,等我一起吃晚飯.”
“如果是好訊息,見面之前你就買束花給我.”
“那反過來呢?”
“不能反過來,反過來花就掉了.”
二人在鵬程樓下分別,會議室裡,迎接胡殊同的是一個頗大的陣仗。
鵬程建設董事長鬱紫妍坐在正中,兩邊和身後坐著十幾位集團高管和部門經理。
此時的餘大軍正在盤湖市全權負責漁港經濟區的工作,但前期他在集團內部已經做了“通行冷庫案例”的報告,把這麼多年鵬程建設的重點專案加以總結,並推動了胡殊同本次計劃的成行。
胡殊同這一次帶來的六套圖紙,原則方面一以貫之,只是對不同容量的資料進行獨立分析。
他要向鵬程展示的,是更高效的施工方案。
準確地說,不僅是展示,而是推售!
沒錯,胡殊同這一次來,是為了賣圖紙!
在同興建立之前,有些東西是胡殊同也不曾意識到的,後來他受到歐洲行與外國冷庫興建規劃的影響,逐漸總結出一套效率更高的冷庫施工案,這就是——
庫架合一。
庫架合一的優勢,理解起來很簡單。
如果把冷庫大盒子先起來,再進行冷庫內部的貨架佈局與擺放,空間的利用一定不可能做到充分。
設計先天的欠考慮,會讓後續佈局變得處處迎合冷庫尺寸,而這種迎合又摻雜太多因素。
過道寬度、叉車尺寸、貨架間距、庫內動線、產品流線……當這些因素夾雜在一起,在一個已經鎖死的空間裡,即便是再專業的人士也不可能做到盡其所用。
但反過來,如果在冷庫設計之初便把以上通盤考慮進來,便相當於一切周詳之後再套“模子”。
講到這裡,都是鵬程各位領導所瞭然的,他們理解的庫架合一也是如此,以這些人的胃口,雖然新穎,但並不出眾。
而接下來,景象就有些讓人覺得意外了。
因為胡殊同做的這六套圖紙,不僅僅是規劃圖紙,更是施工圖紙。
他不止告訴人們不同容量的冷庫需要怎樣的排布,還告知在座的各位,不同的容量庫要怎麼建,如何讓庫體與貨架“一同生長”!
露天施工,吊機進行模組化作業,在冷庫庫體興建的同時,進行貨架安裝。
所以他的圖紙具備兩重價值,第一,不同規模的冷庫前期如何規劃佈局,第二,如何把前期的規劃納入施工程序中。
此間涉及到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工程週期。
從前的冷庫都是先建好庫房,於是乎幾個月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