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的一個上午,同興發生著一件大事。

鮮豔的橫幅上寫著“同興冷鏈配送中心與甘南、正曲、東河農貿市場水產供應簽約儀式”,這件事做了不少宣傳工作,而且還登了報,迅速在整個青巖市傳播開來。

與此同時,同興的冷藏車正往返於青巖盤渚,一批批冷凍魚蝦正在走進同興的冷庫。

而這個時間點的把握,直接把市北五縣大菜販的心態搞垮了!

苦等四月、苦等四月,掐死蔬菜之路,等四月同興供不了貨,對這片江湖來講,到底該怎麼做事、到底壞了什麼事,該來談一談了。

可就在這三月的尾巴,同興突然走起來水產,一下子,手裡的王牌塌了。

要知道,青巖乃至整個青寧,最不缺的就是蔬菜。

市北五縣再往北、青巖向南再向南,蔬菜大省名不虛傳。

所以說,三大農貿市場也好、其他菜市場也罷,蔬菜的供貨從來不是難事,可水產就完全不同了。

如果同興能夠長期供應水產,這對三大市場來說簡直是撿了寶,越稀罕的越賺錢,不誇張地說,如果同興的貨量足夠,他們甚至可以將市場主做水產。

但對死守同興蔬菜路的大菜販來說,這道簽約一成,簡直是致命一擊。

二月份同興便放出來開業的資訊,這讓各大菜商草木皆兵,胡殊同這一步足足拖了菜商們兩個多月,早已疲態盡顯。

聽到水產一事,同興註定不會絆在這個時候,再糾纏下去已經沒有意義。

從未正面交手,卻已一敗塗地?如此便是把這些盤踞多年的大菜販看的簡單了。

營生之事無小事,何況這還關係到一張很大的網。

這一天,一個年紀四五十歲的陌生人來到了同興。

見到胡殊同時,這人也沒有做自我介紹,開門見山表達了明確訴求。

“胡老闆,其實同興沒有必要跑地頭,我們把菜親自給您送到門口,要多少送多少,您看如何?”

把同興打造成囤儲基地,廣迎八方蔬菜再批次走向市場,也是胡殊同的構想之一,而且那還會讓一切更加簡單起來。

但那需要一個健康有序的氛圍,以當下市北五縣這個“老樹盤根”的環境,抓不住地頭的貨,同興就等於一個沒有行動能力的大盒子,逃不掉被擺佈的命運。

“那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幫我直接送到三大市場?”

胡殊同這一問,對方強擠出一絲笑容,乾巴巴說道:“您若真有需要,也不是不可以.”

胡殊同不由輕笑了出來,“那我為什麼要蓋這些廠房呢.”

“胡老闆,我們各行其道也沒問題,但是關於今後收菜的價,給到您的參考還希望重視一下.”

“什麼意思.”

“胡老闆,青北五縣其實不大,地頭上的事不難統籌。

我們採用同樣的收購價,那就可以不分你我了,大家一起做生意,何樂不為呢?”

這人一席話,說到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那就是,菜價是怎麼來的?

本質上,除了強烈的天氣因素,菜價多是取決於供需,但在這個年代,人為的因素具備很大能量。

在菜農、收菜商、批發商、零售商這一整個鏈條中,菜農這個蔬菜的生產者,對價格的干預是最低的,有經驗的人也只能大概摸一個趨勢。

終端的零售商,比如菜市場的攤主,他們也無法控制價格,所以,有時候為了達到一個期望利潤,時常會發生缺斤少兩耍手段的事。

但對收菜商來說,有的收菜商就是批發商,表面上他們不做價格干預的事,但他們可以改變菜量。

尤其是市北五縣這個多年把持的特殊環境,大菜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