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時,胡運同和梁祿經常週末一起打球上網,漸漸對梁祿的出身也清晰起來,一開始以為是果農,後來細瞭解之後才知相當了不得,原來梁祿一家不僅是大戶,還有著對整個梁家幾十個大戶的話語權。
梁祿時常會透露出好貨賤賣的無奈,並給胡運同舉了很多例子,用他的話說,只要把水果倒手到青巖,價格直接能翻到四倍!梁祿還拍著胸脯保證,只要他振臂一呼,梁戶莊乃至周邊各個大村的水果,要多少有多少!
從前這些話聽來不覺得什麼,即便梁祿一本正經地說遲早有一天要和同興做生意,胡運同也沒真正往心裡去。
但此時入了同興之後,胡運同忽然覺得這是一件可以嘗試並推進的事。
當下的同興不管哪項業務,四倍天價想都不敢想,如果梁祿能夠控制貨源,同興有車有庫有市場,此事將十拿九穩!
在他想來,具備優質的貨源最為重要,就像飼養雜交豬的養豬場,瘦肉率高,搶到就是賺到。
並沒有事先與胡殊同商量,胡運同便開始探起來那邊的動靜。
在他看來,若是貨量足夠,堪稱是一個驚喜,這等差價沒有什麼是抹不去的。
此時正值暑假,梁祿一回到梁戶莊便盤算起來心中的計劃,胡運同的一個電話更讓梁祿大喜過望。
萬萬沒想到,胡運同成了業務的對接人,足見同興對這次合作的重視,立時沒有了後顧之憂。
如今的梁戶莊早非02年胡殊同力推微型庫時的光景,通澤縣將全縣的水果大村統籌起來,在進一步普及微型庫並擴大庫容的同時,對各村的水果由縣裡的商家集中進行定時採購,已初步搭建起從賣到買的系統性工程。
但今年梁戶莊的果農卻在縣裡商戶面前大肆叫高價,把李子的價格炒到往年的二倍不止,事情自然談不攏,但果農們有恃無恐,乾脆封庫不賣。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十里八村傳得到處都是,私下裡不斷打聽之後,人們這才知道原來梁戶莊的果子要賣到北方,不用等太長時間,北方就會有大果商前來取貨。
通澤縣的李子雖然品種特殊,但在明江的產地價比尋常酸澀李子也就高個三四毛錢。
但到了北方就不一樣了,這種皮薄肉細果味濃的李子,北方的絕大多數人根本見到沒見過。
更是有人揚言得到了準確價格,以一斤一塊三收貨。
傳著傳著,形勢便開始漸漸失控,圍繞著梁戶莊,周邊十幾個村子的李子都按住不動了,家家的裝配庫塞得滿滿。
每天都會有大量的人來梁戶莊打探最新訊息,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織成了網,事情已沒有了迴旋的餘地。
梁祿面上信心滿滿,心裡卻已經開始慌了,初步估算,目前囤起來的李子已經有一千多噸!更重要的是,有些李子已經儲了快一個月了,如果這些貨最後砸在手裡,人們的口水也能把梁家淹了。
他意識到胡運同只是個傳話的人,總問量多少,不說幾時來,這單大生意要做成得儘快透一透胡殊同的口風。
“胡總,貨我都備好了,車什麼時候到呢?”
“什麼貨?什麼車?”
胡殊同一頭霧水。
“您別開玩笑,運同前天就說第一批次的車輛安排已經準備向您彙報了.”
胡殊同霎時皺眉,內心騰起極為不安,“你們兩個在鼓搗什麼?”
“胡總,是這樣的,一千噸的李子已經備好,價格就按同興之前說的.”
“多、多少?”
“一千噸啊!”
胡殊同不再多言趕忙掛了電話,正在這時,胡運同拿著一個資料夾快步走了進來,“哥,和你說個好訊息,一千噸的大單!”
“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