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註定影響深遠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在萬眾期待中拉開序幕,不僅僅是國人殷切以盼,同樣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為他們將見證中國走出此次經濟危機的強大力量。

這是與擴大內需十項舉措前後相繼的一套組合拳,都將在今年全面落實下來。

十大產業的振興可以看做是對國十條的一場全面深化,亦可以說它是國十條的補充,將政策延伸到具體的產業上。

雖然過去的一年中國經濟帶給世界很多奇蹟,我們沒有出現信貸危機、沒有金融機構倒閉,困難中依然保9。

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發展後勁、產業升級也是迫在眉睫的事,金融危機的教訓著實深刻。

所以人們對此存在極高的預期,坊間針對具體哪十大產業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這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並非一次審議透過,而是在一次次專項討論審議後相繼登場。

不誇張地說,在這開年的第一個月裡,全民都在追一部“國家大劇”。

人們都在預測下一場,引發空前的熱度,每一個產業牽動著千萬人的生活事業,而它們組合起來,又是所有13億人的息息相關。

身在企業的人,尤其是被金融危機衝擊的企業,這一道雄力代表著春天與曙光,其背後是磅礴的財力、史無前例的手筆,人們堅信它將與4萬億刺激同匯同湧,國家與地方投入帶來的實實惠惠,將貫穿整個2009!

最先登場的,1月14日,汽車業和鋼鐵業振興規劃審議透過。

中國車市新世紀九連漲以後出現下跌,但我國人均汽車保有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國家將從稅收財政予以多方面扶持。

金融危機導致中小鋼企自行停產,遂使行業陷入歷史最低點,避免大小鋼企一團混戰、提高集中度為規劃要義。

2月4日,紡織工業和裝備製造業審議透過。

紡織業是金融危機的重災區,外無訂單、內無資金,很多企業命懸一線,而紡織業關係兩千萬的產業工人就業。

有些裝備製造技術與國際差距明顯,比如大型石化裝置、高檔數控機床等等。

緊接著,2月11日,船舶業。

2月18日,電子資訊業。

2月19日,輕工業、石化業。

2月25日,有色金屬業。

只用了短短四十天,便有了這一系列振興規劃的出臺,決策效率之高、波及範圍之廣、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此九大產業相繼公佈之後,第十大“花落誰家”備受矚目,它也助推著這次全民追想來到了最高點!

值得一提的是,這九大產業的工業增加值,佔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將近80%,且創造超過三分之一的gdp。

所以這第十大引來五花八門的猜測,依此產業型別,有人認定是能源業,有人說此間獨缺服務業,旅遊業最有可能,還有人說基建如此蓬勃,這最後一項跑不了建築建材。

然而當公佈的時候,這最後一項產業讓不少人驚掉了下巴!

甚至很多人是在看到結果之後,才想到原來還有這樣一個選項!

沒錯,它就是物流業!

誰能想到,有一天——

物流業和鋼鐵業、石化業能在如此之高的層面並列昭示!

於是乎,一場關於物流業的大探討興盛起來,有些人後知後覺得來一句“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許多關於物流業列入振興規劃的訪談報道相繼見報見網。

“物流業是眾多產業的樞紐,也是連線國內外市場的重要載體,表面上振興的是物流業,實際上是開啟其他產業的暢通血脈。

況且物流業作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