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盤渚的林翔近來焦躁得很,從來沒有想過業務往來一直最順暢的同興,竟也會橫生枝節。

一週之前,忽然冒出幾個外地大客戶要攬大林漁業的生意,他們的採購價遠高於同興。

大林漁業發展到今天,除了整個雙流角,還有其他地方的貨源,旗下也湧現出多個大貨主。

這幾個大客戶來的突然,且要貨急切,要滿足他們的量只能抽調一部分同興的貨。

這在大林漁業的內部形成了激烈討論,有人認為價高者得無可厚非,這麼多年與同興的合作,穩定的常態執行雖好,但薄利多銷的勢頭也該變一變了。

這幾個大客戶的介入,意味著同興有了近乎等量的競爭對手,大林漁業將奪回價格的話語權。

這樣的言論一度在企業內部佔了上風,但在林翔看來,這些送到嘴邊的大客戶讓事情透著蹊蹺,讓人不免擔心這會不會是一杵子買賣。

若是隻因一件三天兩頭的事,壞了同興對那邊水產市場的供應,最終是得不償失的。

至於價格的問題,目前盤渚的魚價已經沒有了上升空間,因為盤湖馬上開漁,最先“波及”到的就是盤渚,能穩定維持當下的價格就不錯了。

從這個角度再想,這一次的加價收魚,更像是一把指向同興的矛。

林翔密切關注同興那邊的動向,透過各種關係打探訊息,果不其然,近來的同興很不消停。

最讓他的意外的是,如此聲勢悍然的動作,不是他所熟悉的那個胡殊同。

就在幾個大客戶出現的前一天,同興發出了一封邀約,其物件,正是盤湖漁港冷鏈物流區的企業主們,那個駐紮在與漁港的“外運同盟”,正在向同興集結。

胡殊同不遮不掩大行其道,遠不是私下裡的電話邀請,針對各家的電子邀請函洩露在各大貼吧論壇,有些物流網站還發了相關報道,起著“五十餘家物流企業集結同興,行業或將面臨新風向?”

這類不知道在問誰的標題。

然而瞭解漁港之事的人都看得出來,同興這一次是在挑起事端,在漁港之外集結外運隊伍也就罷了,他還把地點選在同興,頗有幾分橫刀直面的意味。

隨著事情的發酵,林翔徹底想通了,這是一場對壘,只是一方看得見一方看不見而已。

這一天,同興的停車場停滿了來自各地的車,最大的會議室坐得滿滿當當。

值得一提的是,此來赴約的都非當初冷鏈物流區那些外派的人,而是來自各個企業市場部銷售部都有話語的人,有些甚至企業老闆親來參加。

原因很簡單,事情發生在漁港時,不過是出車跑腿的事,出多少車路往哪走,家家都是聽調配。

至於補貼與投入的問題,都是硬性測算,從頭到尾沒有什麼商討的餘地。

但這一次迥然不同,同興越是聲勢足,無形間給人們的底氣也就更足,而且任誰都看得出來,這一次絕不是給漁港盤運輸,而是給自己爭出路!

這一次胡殊同也無疑是親手把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事情不成,蒙受的也是同興,其他企業照樣跑漁港,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出人意料的,胡殊同最先向眾人展示的,是漁港現今的四大銷地批發市場,也就是那四座水產城。

這些胡殊同元旦之後逐一走過的地方,遠不是看一看那麼簡單,許許多多都落在了紙上。

“這四座水產城,全部加起來的倉儲容量只有九萬噸,漁港每天的貨量在五萬噸上下,也就是說這些倉儲都是擺設.”

胡殊同的這個結論並非危言聳聽,當日入庫量達到整個庫存一半的時候,倉儲是無法正常執行的。

試想一下,兩天的貨就能讓冷庫吃到嗓子眼,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