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組的內部會議上,胡殊同和龐師友的想法一致,在篩選明赫提供的材料庫的同時,出具一份技術組認定的科學材料案。
龐師友和隆大裝置組那邊溝通後,對方也同意了這個提議,並且決定組合提報。
換一個其他專案,斷然不會有這層考量,但雙方都為南郊感到惋惜,即便明赫最終還是虎頭蛇尾,也算盡人事了。
這一次龐師友親自上手主做專業材料案,篩選材料庫的事情交給胡殊同,黎舟並不關心這些事,不過胡殊同的戰鬥力實在是讓他欽佩。
為了讓胡殊同安心材料庫的事,黎舟在實驗室也不多做打擾,可萬沒想到,這傢伙白日裡還是該做什麼做什麼,至於那厚厚的材料,他都是晚上回到宿舍在臺燈下進行。
幾天過去,黎舟又恢復了從前的工作模式,在胡殊同的幫助下,冷鏈的全程在黎舟心裡有了深入的輪廓。
射頻識別技術在冷鏈中的運用,遠比智慧門鎖、停車管理、流水生產線這些要複雜。
簡單來說,冷要成鏈,rfid也必須成鏈。
他的請教也愈發頻繁,各個環節身份標籤需要輸入的具體內容也與胡殊同大量溝通。
如果說黎舟是個深諳刀槍斧鉞的武者,那麼胡殊同就是為他鋪設用武之地的謀士。
這大大超乎黎舟的預期,實際上他來這裡更多的是為了一種調節,試著從原來的環境與心緒中把自己剝離出來,怎也沒想到遇見了這樣一個奇人。
資訊科技的應用,空間廣闊大有作為,對冷鏈的增補令人無盡遐想。
能一起做這樣的事對胡殊同來說也是可貴,某種意義上說,黎舟也是一個冷鏈人。
這天結束了實驗室的工作,胡殊同剛回到宿舍,只見一個衣著正裝的人早早等在門口,“請問工大博士黎舟是不是住在這裡?”
胡殊同沒做多想點了點頭,“沒錯,你是?”
“太好了,我是達業集團的,麻煩你把這份材料交給黎博士,我們等他電話.”
胡殊同接下材料,那人邊笑邊點頭很快離開了。
“達業集團……”胡殊同捏著材料心有思索,總是覺得在哪裡聽過這個名字,仔細想了想找到了地方,原來是去年時候在冰能集團的閱覽室看到過,再一聯想立時明白了,這個達業集團是一家rfid裝置製造商,且與冰能有所合作,這項技術在汽車領域本身也有很多應用之地。
黎舟就好像知道有人會來找他一樣,今天回來的比往常都晚,胡殊同把材料放在很顯眼的地方,他卻看也不看一眼。
這等情形胡殊同倒也不意外,無論是真切發生的事還是從實驗室很多教授的口吻中,都讓人不難發現黎舟是香餑餑裡的香餑餑。
只是黎舟此人性情怪異,面試、酒局一類交流的場合他根本不參與,企業想與他接觸也是個難題,又因諸多摸不定的地方,很多事情都小心翼翼。
胡殊同查閱了一些與達業有關的資料,發現這家公司實力不可小覷,在國內首屈一指。
它曾參與鐵路車號自動識別系統工程,獲得過實用新型電子標籤多項專利。
當然胡殊同只是私自了解了一下,關於黎舟的事他是不會多說一句話的。
明赫集團不動則已,動則雷霆。
繼材料裝置採購案之後,冷藏車競標也很快排上日程。
胡殊同正想著去年底在冰能做的那份對比案,冰能集團康興凱打來了電話,電話中康興凱說冰能已經到了合標階段,有一些工作還需當面和胡殊同溝通。
所謂合標,即是企業內部對標書的整合,將商務標、技術標的各個板塊整理成最終的競標案。
胡殊同不做耽擱,放下電話便坐車前往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