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時候,輝宏酒店最大的會議室。
橫幅上寫著“明赫集團南郊物流園區技術裝置溝通會”,臺上一排桌子前坐著七位主要領導,負責技術的集團副總齊振東坐在最邊上。
臺下坐著明赫的人,工程、技術、市場、採購、渠道等各個口坐得滿滿當當。
隆山大學裝置組此行一共七人,而技術組這邊則只來了五人,除了龐師友、胡殊同和黎舟,另有兩位專家。
兩個團隊相鄰坐下,胡殊同與欒平欣緊挨著。
欒平欣望著遠端的橫幅,蹙起了眉目,“殊同,我怎麼一點也看不出交流的意思,反倒是領導們齊刷刷坐在臺上,很像佈置任務的樣子.”
胡殊同也心有此感,所謂的技術組與裝置組混在明赫的員工中,這般景象不是聽報告就是領任務。
“先看看吧.”
“反正我只希望別拖沓就行,最多一個月能把我放回去就阿彌陀佛了.”
正在這時,工作人員向兩個組走來,為每人放置了一套近有十公分的厚厚材料。
胡殊同的這份寫著“工程材料採購庫”,欒平欣的則寫著“工程裝置採購庫”。
緊接著,齊振東在臺上率先發言,“首先感謝龐教授、程教授的兩大專業團隊,感謝你們為南郊園區親力親為出謀劃策。
各位現在看到的,是集團採集到的材料以及裝置供應商,但是因為品質參差不齊,集團內部對這些的甄別難以讓人滿意,所以煩請兩大團隊能夠在材料裝置進場前,從中梳理出一份可行性的採購方案,辛苦大家了.”
兩個團隊立時幾分竊語,原來並不需要面對面的商討,而是做一回明赫的“篩子”就可以。
事情乍一聽似乎變得簡單了,但很快人們又發覺了問題。
冷庫在建造過程中所需要的元件實在是太多了,如果全部分開採購,明赫起碼會有三十多家供應商,分的細本沒什麼,但有些材料由一家專業供應商提供才是妥切之舉,這等操作連很多在座的老專家們也沒有聽說過。
但是接下來的情形,不容人們多做疑問,臺上的領導們開始對明赫內部各部門分配任務,語氣也很尖銳,幾乎一口一個“必須”,使得整個會議室的氣氛顯得緊張又嚴峻。
會後,兩個組都不耽擱,立時各自去忙了。
晚上的時候,欒平欣心緒雜亂,她覺得自己被騙了。
當初邀請的時候,說的是重點工程、示範工程,希望得到專業高校的支援,在裝置引進方面提供前瞻性、建設性的意見。
可來到之後,卻成了在固定的沙堆裡挑揀石頭。
本以為是出具一份詳實的裝置方案,到頭來其實是五指山在上,事情早已箍得死死,對裝置組來說根本沒有什麼發揮空間。
隆大此來的團隊之人資歷都遠高於欒平欣,而且從前最多隻有一面之緣,再加上這個地方說是酒店,其實是和明赫的辦公樓差不多,這讓欒平欣處處不自在。
“殊同,你們組住在幾樓啊,要不我們下去走走?”
“平欣,其實我們不用留在那裡,老師提前溝透過了,實驗室這邊的事也沒法鬆手.”
“什麼!你為什麼不早說?”
欒平欣立時急了,“那我也要走,我肯定能交差的!”
“他們回去了,我沒走,十分鐘以後,我們樓下見.”
“算你夠意思!”
“穿厚一點.”
欒平欣沒有多問,倒是實在,穿起一件帶帽子的白色羽絨服,又戴上了圍脖和手套,來到樓前的一棵樹下,車燈一映像個潔白的大雪人。
她萬沒想到,胡殊同居然騎著一輛摩托車,上車前遞給了欒平欣一定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