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燈下,金燦燦的街道人影寥寥,只剩下幾個餛飩小攤的攤主無所顧忌地大聲聊著,在冷風中緊著衣服,天南海北、家長裡短想到什麼便說什麼,雖然他們不知道今夜還能不能再賣出去一碗,但也會守到凌晨四點。

外國人說中國人特別勤勞,只想著賺錢攢錢,不懂得消遣時光。

實際上是窮苦的日子過怕了,全世界的人見面打招呼都會說你好,只有中國人會問“吃了嗎”,為什麼呀,因為在祖輩們的時候,吃飽是一個特別讓人關心的問題。

所以,站在冷鏈的角度,我們和北美、和西歐都不一樣。

那裡的農場主都是老闆,他們減少浪費不是為了讓更多人吃飽吃好,而是為了產品收益的最大化。

技術往往是為高階與精細服務,從而得到更大的溢價空間。

在北美的烘焙店,六小時不能賣出的食品都要丟進垃圾桶,“翻一翻垃圾桶就能辦美食展”,絕不只是一句調侃。

從前說,直面差距是一種進步,而冷鏈走到今天,意識到我們的本質不同,不盲目跟從、不無腦崇拜,其實更加重要。

模式如此、運轉如此,技術亦如此。

特別深的夜,襯得那陶笛聲更加空靈。

青巖市會展中心,胡殊同拎著兩份餛飩,循著笛聲很快就找到了黎舟。

黎舟盤腿坐在一個大窗戶前,旁邊放著一頂安全帽,自搭建的一刻開始,他便親自來盯現場,如今場地的硬體已經落成,下一步便是裝置進場了。

只是黎舟的面容滿是惆悵,透著一種無法疏解的鬱結,從那笛聲上便能讓人聽出幾分。

這次青寧冷展定在二月中旬,可謂受到了業界空前的關注,原因並不複雜,其一這是極致的行業展,稱它“冷鏈技術、裝置展”毫不為過,其二它有著極高的規格與規模,得到多方的強力支援。

對達業集團來說,莫說青巖分部,這樣的排場即便總部也不曾參與過,黎舟得到了堪稱無所保留的總部技術支援,胡殊同也終於明白他為什麼要這麼大的場地了。

不過說起來胡殊同對達業總部的各項技術支援興趣不大,他和黎舟一樣,把對結果的期待,都放在青巖分部最新的幾項技術。

這些技術裝置涉及到多個方面,但在研發的過程中,被黎舟命名在同在一個專案代號之下。

叫做“彼岸”。

在黎舟看來,視覺化的冷庫模擬系統是這個行業的超強助力,在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度,環境資訊的採集以及豐富品類的氣調系統尤其重要。

也就是說,達業可以在客戶冷庫建成之前,就能看到一座虛擬而模組齊備的冷庫模型,並從多個維度進行調節。

這項技術極有前景,脫離於圖紙的技術空間架構,不僅意味著更高效的庫體組建,還是對冷庫主信心的加成。

針對城市配送的開發,可以說是最讓胡殊同眼前一亮的技術,當下來說,冷鏈園區對城市門店的配送,一直處於高投訴率。

城市交通管制嚴格,品牌門店多是開在商業中心這樣擁堵之地,或是機場高鐵站這樣的偏遠之處。

定製最佳化線路、跟蹤多點配送,便是黎舟的效率方案,莫看這簡單一語的最佳化之法,對尋常的技術人來說難以實現,但黎舟對車載技術有著近十年的研究履歷。

若能得到企業認可,將是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的巨大利好。

胡殊同感覺得到,越是臨近之時,黎舟的壓力越大。

其實不只是這二人,隨著事情的轟烈,各大參展方的心思都與最初不同。

一開始各方的想法都是聊勝於無,多個露臉的地方總比沒有好,可走著走著,影響越來越不可測,隱約之間此展成了角逐場,讓人看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