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漸暖的春風,一輛車從盤湖向青巖駛來,車內是以郭鴻遠為首的一個五人團隊,這些人都在漁港技術中心工作。
五人年紀相仿,其中有郭鴻遠最要好的碩士同學,共同進行海洋牧場方案的推進。
“鴻遠,這個胡總是什麼來頭?”
“同興你們都知道的,這人就是漁港外運的大貨頭,聽說各方面的能力都很突出.”
有人內心還是忐忑,不由又道:“這份方案可是我們三四個月的成果,真的就……拿給他看?”
“你們放心好了,這人和我小叔是老交道了,而且我小叔說他的建議非常有實踐性,聽說這些年裡他憑著方案拿了好多扶持款.”
一聽是行政主任介紹的,人們互相動著顏色,但有些話卻也不好直說。
“鴻遠,你可真是聽說了不少東西,主任都多少年沒做實踐了,況且這些年做冷鏈的都在跑市場找融資,從前的小門店搖身一變就持股了,哪還有人紮根這技術上的實踐呢.”
“是啊,我也這麼覺得,實踐性那就是落地的東西咯,青巖這片地方可都是旱鴨子,這個人到底懂不懂呢?”
“我小叔說,技術只是一方面,想要獲得扶持,還得有其他方面的加註才行.”
張口閉口拿主任頂著,這話一出口,人們都不再言語了,實際上郭鴻遠自己都是滿心嘀咕,哪裡說得出讓人寬心的話。
再者誰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真要出點引人貽笑的事,這句句“主任說”可就真沒白說。
三日前,郭鴻遠便與胡殊同取得了聯絡,這件事讓胡殊同有些意外,前有無水活魚的郵件,今又來了海洋牧場,那人變得事事都不再出頭,可隱約間又讓胡殊同有了多年前冷藏家所帶給人的那種感覺。
胡殊同不想那太多,這件事他會竭力而為,“海上糧倉”用心下功夫去做,當真大有可為。
近年來,盤湖設立5億建設投資基金支援相關產業,更喜人的是,沿海各地經歷了多年的嘗試與耕耘,海洋牧場已經開始往興盛的階段邁步了。
它對冷鏈的影響很直觀,本質上同屬大養殖體系,箇中道理與豬肉、蔬菜的更大規模化無有區別。
不得不說,這類申請扶持的方案尋求胡殊同的幫助,絕對是找對了人,可是當人們齊聚同興會議室的時候,景象與胡殊同所想不太一樣。
郭鴻遠坐在胡殊同的對面,講方案的是另一人,前面十分鐘的時間裡,胡殊同只覺得自己上了一堂海洋地理課,講起來洋流與潮汐、近海牧場與遠海牧場的區別,並強調“第六次海水養殖浪潮”與從前的本質區別。
好不容易熬過這一段,又開始分析起來海洋環境,他們把海洋牧場的選址放在盤湖偏北的洪山港,花了大篇幅闡述工業化程序、過渡海洋捕撈和漁業資源嚴重衰退的現狀、赤潮頻發肉質劣化等等,詮釋著洪山港建海洋牧場的當務之急。
終於,正題來了,可接下來的景象與情態,只給胡殊同帶來的研發中心的同興夥計們,聽得有點發傻。
“胡總,海洋牧場理解起來其實非常簡單,行業裡把它形容為給魚兒建別墅,國外採用混凝土的方式,但國內透過研究發現,把木箱、石塊和廢棄漁船沉入海地打造人工魚礁效果也很好,然後在此投餌,提供繁殖、生長發育的環境。
說白了就是海底放羊,只是看不見羊倌而已,我這麼說,不知道胡總能否理解?”
同興人都似有若無瞥了一眼胡殊同,胡殊同倒是很鎮定,雙目迎上,“你接著說,有問題我會請教.”
那人不以為意連連點頭,這時候郭鴻遠補充道:“在人工魚礁的分類中,這類屬於繁育型魚礁。
胡總,因為不管木、鐵還是塑膠,投入海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