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都聽過這個楊成海,也如外界塑造的那般把他看做“行業惡霸”,所以這樣的人突來拜訪顯得格外慎重。

這一天正是雲城二期正式投運的日子,胡殊同昨晚便去了雲城,今天的早些時候參加了一系列的儀式,日暮降臨才又回到同興。

楊成海這個人的傳奇故事,胡殊同自是知道的,當年的狂風暴雨之後這個人消匿了起來,萬沒想到他又這麼大搖大擺走到人前,還直接找上了同興的門。

之於楊成海當年所為,在胡殊同看來如果他能晚幾年再涉足這個大領域,想必不會那般慘淡收場。

那個當口正是高價路橋費和罰款亂設崗最沛烈的時候,而這些問題自物流國八條之後已經開始逐步取締減免。

現如今人們對第三方物流的認識也更宏觀理智,大環境也更成熟,不會像當年那般因為一些風聲和訛傳讓各方都坐不住。

坊間對楊成海的評價可謂臭名昭著,胡殊同對這個人卻沒有什麼評價,往往利益攸關的人會刻意找一個說話的角度,這種事情無需多做思考。

但不管怎樣,這一定是個有幾把刷子的人,別的不說他當年在路線上下的功夫就是一大亮點。

產品企業從來不會管你怎麼走,按時按點抵達就是合格,但對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說,做城市配送先做路線,這是重要的盈利點。

路線的構成遠非從點到點這麼簡單,而是路線與網點的結合、總調與就近的交觸,這並不輕易,連黎舟那樣的大博士都在苦研最佳化。

走進會客室,胡殊同眼前的楊成海,與在車裡的時候簡直判若兩人,他坐得筆直,手掌按在膝蓋上,目光靜靜地看著前方。

當胡殊同走進的時候,他立馬利落地站了起來,像一個等待面試的人。

“楊老闆,久仰了.”

楊成海強出一絲笑容,說實話他最怕別人對他講這三個字,因為伴隨的往往都是幾分戲謔的神情,但胡殊同笑容持定、目光坦達,無有一絲陰陽怪氣。

胡殊同取來一罐茶葉,拖過一把椅子坐在楊成海的對面,很快響起滋滋的燒水聲。

楊成海微微眯眼,這與別家大是不同,最起碼這個人願意和自己坐下來好好談談。

而在別處,多數時間他連個中層管理都見不到便被打發了,更有甚者,他還沒走出樓道,就能聽到剛剛的屋子裡,人們惱怒得吐出一聲晦氣。

車裡有多洶湧,屋裡就有多怯懦。

本質上,他是求一個機會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