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天恆要引領潮流,做一流的冷運企業,想要一開始就確立自己的地位,走在冷執行業的最前端.”

餘大軍喝了口酒,言辭慷慨,恍然襯了當時的心態一般。

“閆老闆家境富足,大手一揮,一次性引進五十輛整裝冷藏車和進口的先進裝置。

那時候,天恆得到了大量的支援,紛紛與明江省一流食品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然而一切只是曇花一現.”

“是因為冷藏車嗎?”

胡殊同問道。

餘大軍點了點頭,“天恆成立那會,其實是冷藏車市場春天的末尾,天恆只是看到了虛假的表象。

到了97年前後,冷藏車市場迎來了巨量衝擊,大量企業紛紛破產。

集裝箱骨架半掛、二手海櫃、二手冷機,三件組合就能跑冷運,甚至不需要冷機,用蓄冷板就能跑。

一輛下來成本不足四萬,而整裝的冷藏車動輒十幾二十萬,換做是你,會選哪個?”

說著說著,餘大軍點起一支菸,青煙繚繞添了幾分寂寥,“如今二手海櫃佔據九成五以上的市場,成本低、維護費用低,運費當然更低。

天恆全須全尾一流裝置,諷刺的是,最沒有競爭力的就是天恆.”

胡殊同沉默下來,這應該就是真真切切的“劣幣驅良幣”吧。

“天恆真正的無力在於規範,這個行業沒有標準,自家用自家的包裝、自家用自家的規章,你用你的標準、我用我的標準,你可以抬高自己的標準,但那隻會攀升更高的成本。

97年到現在,天恆為了活下去,已經喪失了理想.”

“所以說,水餃的事根本不算什麼事.”

“到達目的地提前十五分鐘開啟冷機,這是司機必須遵守的制度,能降低成本的事都是好事。

如果水餃這個事搞一個當眾批評,把我一通數落當成反面教材,你讓其他的司機怎麼想?為了不出意外免於受罰,乾脆全程開冷機嘍,長遠來看,相比丟一個客戶太划不來.”

這樣一席話,已然要顛覆了胡殊同的認知,將錯就錯要進行到底,力求自改反而要自食惡果,這是怎樣的一個怪圈。

投入巨大、見效漫長,一直是這個行業的癥結,從餘大軍的話,胡殊同才意識到,標準和規範才是充斥在整個行業中最大的攔路虎。

客戶看到的只是貨到的那一瞬,這一瞬間的背後,花樣可就太多了,最簡單的就是掐好時間和里程,不到時候不放冷。

這就好比一場遊戲,各有各的遊戲規則,想贏,就不要在乎底線。

……

天恆的降薪,直接導致了一些人的離去。

一直沒有實際崗位的胡殊同,從此在裝置間工作,每天盯守裝置的執行。

在國內的一些大型冷庫,製冷壓縮機房和裝置間是分開運營的,天恆則是合二為一,而且水泵房也安在了裝置間。

製冷壓縮機、冷卻器、調節站這些機器胡殊同都很熟悉,裝置間的冷凝器、儲氨器、分離器、氨泵等等也是必備的學科內容。

胡殊同整日不閒,在裝置間檢視裝置、記錄資料,並會在每天做一份裝置日誌。

這個裝置間,可以說是天恆現狀的縮影,透著頹喪的意味。

張貼的規章制度極不完善、操作規程也多有疏漏,至於應急處理預案更是看不到,沒有裝置執行記錄本、沒有防毒面具。

對此,胡殊同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將裝置執行畫成簡圖,對操作規程進行了多項增補。

針對可能出現的倒霜事故以及最容易疏忽的壓縮機操作,胡殊同專門寫了一本《壓縮機操作流程手冊》。

胡殊同的這些努力,閆寶明也看在眼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