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的前一晚,柳知英還在推演著方案。

作為最早來中亞打拼的同興人,他打算從勒山山口東面的中亞自貿區入手。

在來中亞之前,柳知英一直滿意於布諾港的方案策略,然而霍茲港的失利讓他耿耿於懷。

所以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他將方案做了大量調整,準確地說,是幾乎將原有的內容都推翻了。

整個團隊對此無比震驚,臨陣之前要做的是修修補補,豈有改刀換槍的道理。

與此同時,這給他帶來很多掙扎,眼下他不可能因此再讓胡殊同分心,此中所有事都需自己掂量。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隨著提案的臨近,胡殊同才是那個波動最大的人。

旁人覺察不多,但欒平欣看得清楚,最近這段時間,胡殊同總是讓她從國內調取各種技術資源。

並且她還打探到,達業集團的技術部門也在跟進著一些事,而且同興的研發中心也在近期整日加班加點。

視訊通話的時候,境況讓欒平欣愈發不安,只是兩日過去她發覺胡殊同的猶豫比從前更濃了。

這非常令人擔心,無數次提案她從未見過這樣的胡殊同,如果他連方向都不能定,別的不說,提案時的氣勢就已遠輸於人。

“殊同,你不能再糾結了,向左還是向右都好過這樣的徘徊.”

“你覺得怎樣更好呢?”

“我不知道,但你必須選一個,立刻馬上.”

欒平欣無心思量方案的事,她只知道胡殊同需要儘快從這種狀態中走出來。

可回答她的,卻是沉默。

胡殊同擁有最完備的甘州資料,同時他也是國內最早一批來中亞做境外冷鏈的人,這片雙向市場,鮮有人比他更懂。

以他的視角,也最能透析出新世紀以來這個行業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成長的維度,我們要遠優於國外的對手,此間所昭示的蓬勃,應該足夠讓人下注。

可提案不是演講,胡殊同不想喊太多口號,也不想把自身成長履歷變成模子一樣的東西,彷彿隨處一扣一磕,都能成為理想中的樣子。

他也無比清晰甘州的意圖,讓這兩處旱碼頭紮實推進最棘手的問題,裡面含著很多有關任務的事。

當然在這份方案中,也包含了諸多對中亞有所利好的事項,但問題是,胡殊同無法確定這裡面的東西,在這場角逐中有多大的能量。

欒平欣知道,胡殊同有此變化,歸根結底還是迫於形勢。

說白了,各方都在示好,如果把事情落在一區一廠一單的博弈上,便不要奢想對結果有什麼把握。

正因如此,胡殊同的“b計劃”像一隻看不見的手,時刻撥撩著他,讓他難以靜下心來專注眼前的方案。

就好像手上同時有兩個工程,一個到了尾工仍耗時日,另一個光芒催人難辭難休,巴不得立刻就把所有人手挪移過去。

只是這些都是自我暗暗的思量罷了,那所謂的b計劃實在過於大膽。

即便說服了自己,也不可能得到甘州的同意,更要知道甘州的業界環境對同興來說並不友好。

距離提案時間越來越近,胡殊同還在權衡思量,就在這個時候。

很意外的,一個人找到了過來。

此人,正是孟強強。

見面之後,兩個人都很平靜,像是初次見面談生意的兩個人,謹慎而保守。

孟強強把一份完整的方案放在胡殊同面前,只是看上去胡殊同並沒有開啟的興趣,不過那扉頁的落款讓人心有驚訝,那裡居然寫著同興。

孟強強的臉上不見任何多餘的情緒,像是一夜之間就把從前忘卻了,那種坦定的樣子,如同利益面前,其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