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風清月朗。

這頓酒說的話,比多年異國他鄉的席間加起來還要多,來路與前程,二人的話題就像桌子上的花生,隨手一捏顆顆入味。

此間之事胡殊同能做的不多,但對餘大軍來說見到一個願意傾訴的人,已是比什麼都難得。

從小宿舍聊到了餃子館,也從挖機剷車工程隊聊到了填海造陸人工島,多看看過去,人生本是豐盈而有趣。

從前胡殊同覺得餘大軍是這世上最能想得開的人,現實的鬱結能從書中酒劍得到遣懷,他曾開導胡殊同的那些話,每每想來不僅受用且有哲思。

但今時讓人發覺,勸他人時,平湖秋月大是開合,到自己時,風霜塊壘難過小壑,每個人都大抵如此。

酒漸喝漸酣,不開心的全都掃到腦後,人生有此一席,當是珍視的快哉時光。

別離素來輕易,相逢變為諾言,經歷如舟,催人翻覆,即便一直在內心記得的人,恐已歲月無期。

目光漸有朦朧,酒氣無處不攀,胡殊同望著餘大軍,忽想起不知從哪裡看過的兩行文字,湖山川流雲朵間,藏著他內心的祝福。

千千山、萬萬水,燈火如明。

意綣綣、夢纏纏,彩雲有歸。

……

餘大軍只在同興留了一宿便啟程向西北,步履不遲踏上新的征途。

同樣是在這天,胡殊同接到了黎舟的電話,達業的西北分部正式獲得集團批准,他將帶隊前往主抓西北資訊科技業務。

姜志鵬的江寧工貿更是進展迅猛,當年青緣乳業變賣的家當是一筆巨資,姜志鵬同時佈局三個冷鏈裝備製造廠,這般狂飆直引業界側目。

胡殊同不禁感慨,當年的老傢伙們,在冷鏈的不同領域角逐同一片地域的市場,還有熱忱還有抱負,時間彷彿有一種輪迴,讓人看到更昂揚的一面。

一年多的時間,除了漁博會,胡殊同也多是注力西北,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青寧冷鏈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但凡前景好的行業,總不乏招搖撞騙之輩,有很多中介性質的機構打著“冷鏈整合服務商”“冷鏈全程運作服務機構”之類的名號,以月費制專對中小企業和縣市企業下手,實際上這些人的底子在內行人看來,不過是讀了幾本教材而已。

畫了不少渠道的餅、講了一堆srt分析,唬人的東西說得滿滿。

年合同一簽,大幾十萬出去了,執行起來卻是龜速向前,為此還鬧出官司來。

由此也對映到另一個問題,青寧有大幾十個縣,大大小小全部加起來有幾百家冷鏈物流企業,而冷鏈的中間服務機構也是五花八門。

首先,看上去各地市都有各自的冷鏈協會,其實規模水平差別很大,有些地方難以引進高水平的業界專家,能力非常有限。

再就是中間服務機構的分化也很嚴重,製冷學會是單獨的、品牌協會是新創的,近年來還冒出來冷鏈裝置協會、冷鏈產銷聯盟等等。

所以說,企業也很為難,既不知到底該找誰尋求幫助,就算找到了也是一個板塊而已,之後還得再奔走碰運氣,這才使得很多野路子有了生存空間。

今時這般局面胡殊同看得也很頭大,別的不說,連個行業倡議都搞不起來,看上去雨後春筍,實際上各方都想握話柄,何嘗不是一種亂象。

省裡也意識到這一點,冷鏈服務機構的出口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各方都在標榜權威,一家在學刊論壇上釋出的內容,引來的不同聲音越來越多。

而改變的舉措也正在路上,那就是確立青寧冷協的地位,把各個埠悉數歸於麾下,強化理事單位的話語權,把各種型別的機構整合在一起。

此一來,統一在一個大框架下,各地市在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