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秋之交,青寧都會舉辦一場糧油產業大會,由糧油學會主導、下屬的技術部門統籌執行,涉及生產加工企業、農機制造企業以及大型的糧油經銷商等。

糧油產業的升級轉型之路越來越得到重視,依託新技術打造“採購、倉儲、加工、深加工”全產業鏈條成為重要規劃,會上可以看到知名的色拉油企業、米麵企業乃至麵包企業、調味油企業。

不同以往的是,這一屆的鄭九糧油大放異彩,不誇張地說有點橫空出世的味道。

鄭九中是中亞行糧油企業的代表人士,屬於青寧一帶一路的前沿企業,這為他後來的一系列操行打下基礎。

不得不說,鄭九中從胡殊同那裡學到不少東西,回國之後他首先向政策靠攏,馬不停蹄申報了一帶一路糧油扶持,並著力搭建糧油示範工程,為糧油業一帶一路的中間過渡蓄足火力。

此外,他還開始發動媒體的力量,以企業的名義發表多篇關於境內外糧油踐行的文章,把企業的前瞻度、戰略性都釋放出去。

除了市場的關注,還得到農業商業等相關部門的重視,把自身確立在風頭的高點。

於是乎,在這場產業大會上,鄭九糧油的專題報告成為一個具項的流程,鄭九中代表企業與行業有了長達半小時的發言時間。

鄭九中明白,雖說現在名頭開啟了一些局面,但放眼真正的業務渠道規模,鄭九糧油與一線企業無法相提並論,今天這個機會更多是沾了當紅大勢的光。

再者說了,無論多大的名頭根本上都得生意撐起,除了雷聲還要有雨點,在場的經銷商不拘泥於青寧,很多周邊省市的企業也來參會,面對如此難得的機會,鄭九中自然不會空吆喝。

讓人意外的是,在他正式開講業務之前,花了很大的篇幅闡述品牌歷程,慣常來說,這部分內容是最沒意義的,沒幾個同行願意看你的發家之路。

然而奇特之處在於,從前十年被他一筆帶過,呈現出來的內容多是圍繞著中亞行。

在這個歷程中,同興突然成了頗為惹眼的角色。

螢幕上出現了很多照片,有的是他與胡殊同考察庫西鎮,有的是中亞行企業團的合影,還有很多他新近得來,同興油葵長勢的照片、保稅區加工區的照片。

照片雖生硬,但架不住鄭九中舌綻蓮花。

陪同胡殊同考察,在他這裡成了“鄭九糧油與同興合作的第一步,雙方探察一線,為大規模倉儲打下基礎”,油葵照片成了“同興最新回傳給鄭九糧油的影像,超級規模的優質貨源誕生新的合作前景”。

此外,還有鄭九糧油全新倉儲基地的照片,鄭九中全盤應了當初胡殊同的提議,這是他半年多來主抓之地。

技術裝置的水平他只簡單提了提,圍繞著“同興發起的基地倡議,國內外暢達的供應鏈”則大肆展開。

鄭九中不想錯過這個機會,但鄭九糧油和同興還沒有實質的紙質協議,所以通篇都是“打基礎”“看前景”“做倡議”這樣的口徑。

他之所以有此行動,因為效果是可以預見的。

在青寧糧油企業的眼中,同興最強勢的地方並非溫控水平、智慧體系這些東西,人們看得最清楚的,是渠道,是同興遍佈各地的市場終端。

同興與鄭九糧油的深度合作,意味著國外大後方與國內大基地的互通,同興的貨源與鄭九糧油的倉儲形成最為紮實的上游,與此同時結合雙方的市場網路,由此便帶來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價格。

這對城市級、超市型的經銷商來說,是極為誘人的供應商。

鄭九中瞄一眼場面便知嗅中了痛點,臨到此時祭出來“大殺器”,轉基因爭論日盛,我們做原品的豆、純品的油,國內豆價居高不下,我們從更廉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