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工程方的鵬程,所能接觸到的多是明赫的業務高管,很難與關文濤取得直接聯絡。

而即便和明赫的董事有不淺的關係,和關文濤這個身居幕後的大股東比,還是差了一大截。

關文濤對鵬程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除了眼下執行中的明源生態城,明赫的集團戰略在向特色旅遊小鎮傾斜。

擴大內需全國一盤大棋,各行各業都不乏通曉政策的人,旅遊業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蓬勃,文旅地產不僅是大力支援的專案,還是開發企業角逐的戰場,這張名片做得響亮,對企業軟實力的提升是難以估量的。

同時這也是工程建設集團的搏力之地,明赫的供應商裡有幾十家建築企業,當時鵬程沒能拿下西山別墅專案,才退而求其次猛攻這個城市中的剛需盤。

如今對於明赫即將進軍的文旅小鎮,一家家早已摩拳擦掌。

所以說,當胡殊同說出這樣的話時,焉能不讓人驚詫萬分,雖然很難想通關文濤為什麼會見這個人,但胡殊同不可能信口開河。

畢竟,南郊離關文濤顯得更遠了,南郊的主事人也只能算是明赫眾多高管之一,這幾年賺足了聲名不假,但和地產開發的利潤相比,南郊根本不是什麼優資產。

這茶館一見,隆山峰會一事隻字未提,在鬱紫妍面前提到關於關文濤的事,是說與餘大軍所不能比的猛料。

事情全然不是鬱紫妍所想的節奏,對於胡殊同這個人也沒能品出太多,但奇妙的是,沒說太多,卻又什麼都說了。

餘大軍已經看明瞭事情的動向,隨著對這場隆山峰會愈發瞭解,他開始做起來自己的準備。

此時這位實踐強人還不曾意識到,他的成果將為一道亮眼的風景!

胡殊同是這個行業的全才,硬體軟體渠道終端他都通,但要單說冷庫建造,他是比不得餘大軍的。

餘大軍是新世紀以來標準化冷庫建造的第一批人,恰恰這是材料裝置更新、執行模式更新甚至理念更新最頻繁的十年。

鵬程交給餘大軍的專案,無不動輒區域、行業示範之類,這讓他在照搬一套的同時也在探索,並建立起鵬程的冷庫打造體系。

85年實施的冷庫設計規範,其規定的標準自然要嚴苛遵守,但在很多方面,它已經不能滿足冷鏈企業的需求,也就是說這套標準其實是在保證冷庫建設的下限。

此外,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有很多這套標準所未能涵蓋的地方。

這便使得,在合規的前提下各工程方打造出來的冷庫,在旁人看來相差無多,內行一瞧各有千秋。

這在餘大軍看來是一種制約,因為冷鏈的各個“部件”都在尋求標準化,既有叉車、貨架、托盤這些工具,也有聚氨酯、聚苯乙烯這些建庫材料。

這是一個整環的關係,一家標準會牽動諸多,比如叉車的高度、貨架的選取,和冷庫層高直接相關,冷庫冷卻間、冷藏間這些分割槽的大小與排列的打造,直接關係製冷輸送管道要不要調整方案。

有時候,看上去是因地制宜,其實是因為冷庫方案的不同而徒增消耗。

探尋現行時代下冷庫建造的全面標準化,接通各個領域的行業標準,從而實現一個成熟且互聯的冷庫打造模式,就是餘大軍這一次隆山峰會要拿出來的議題和報告!

除卻極為特殊的情況,放眼大的局面,冷庫不需要五花八門。

未來人們要選取冷庫建造商,應該關心的是價格高低、材料真偽、安全規範,而不應該是“你看我這裡適合打造一個什麼樣的冷庫”。

冷庫這個冷鏈的核心區,早該有一套固定的東西,長遠來看這是最有利於運營的事,它意味著在流通與運營中讓合作方之間不需要額外的考量,退一步講,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