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達成國際合資,成立新的物流企業,並收購了國內的大型物流企業。

緊接著,東亞的物流企業以入股增資的方式參股國內冷鏈配送龍頭企業,與此同時,一些港區開發企業與與投資集團簽署協議,開展保稅港冷鏈物流業務。

各地方政府與農產品物流園開始密集簽署協議,規模化保障質量與供應量,統籌菜籃子進行二次排程,承擔區域大工程的任務。

冷鏈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有的時候一覺醒來,就能瀏覽到很多奪人眼球的動態。

而這些,正是胡殊同真正的壓力。

這涉及到同興的下一段路,而且它不會給人千思百量的時間。

同興的起點並不低,但在業界,巨量的財力注入可以省去許多年的路,況且當下可借鑑的東西多之又多、成熟的模式套來即用。

全國的渠道也在變得越來越順暢,綠色通道的強化是年年都在做的事。

同興業務,看上去時時向好,沒有什麼棘手的情況。

但理智的胡殊同告訴自己,漠視往往是不願尋求改變的自我盈滿,而後把目光變得挑挑剔剔,當超出自己所料時,又把事情怪罪到那些人無所不用其極。

外界的一切,人要大膽去看,同興的下一步,也要勇敢去闖!

三更過許、四寂空籟,只有那張大年畫望著胡殊同。

融資併購的熱潮下,大企業越來越龐然的情況下,同興要有新的立命之本,才能在人人都在改變的行業大勢中,不至於做那追逐者。

越是想著這些,對於這次青菜南運,胡殊同的想法便越顯得廣遠。

點的事要做,面的事他也在想了。

無人可知究竟會是一個什麼局面,但不妨礙胡殊同啟用心中的大膽。

既然有信心把雲城試點推介上去,為何不嘗試一個更為深刻的想法?勝了,新爭當我同興再分羹,不勝,也能減了那青運協會的光火。

胡殊同看冷鏈,如有一雙鷹隼之眼,冷鏈七條、融資併購、青菜南運,他在紡著內心的線,莫說這些大勢頭大提點,冷鏈的每一步都有關聯,它的複雜只是排列組合,但它的宗旨,素來沒有變過。

這時,他才把目光放在另外一份材料上。

或許在這裡,可以找到更能打動人的東西。

至於春融,胡殊同壓根沒想過和它正面一剛,那意味著落入圈套,因為他知道,只要在春融的這個頻道中,連呼吸都是錯的。

既如此,你擺你的戰場,我搭我的營地。

不攪作一團,才能看清,誰的鋒芒更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