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知英加入同興,胡殊同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專注於試點的事了。

他再度奔上漂泊同興之外的日子,只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冬季大棚蔬菜就將下來,要在這四個月的時間裡打造一套可行的青寧蔬菜外運鏈,讓一批試點上馬,對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來說都壓力重重。

胡殊同得到了許多幫助,發改委那邊派了一個工作小組前來協助,主要與各地方有關部門協調,儘快推進第一批試點的落實。

與此同時,行業協會也派出團隊,協同到各市考察、實地勘察,並對在過程中共同探討具體方案。

從中冷聯盟,胡殊同學到了“定向”的精髓,這也是當下青菜南運他的一大主張,由行業出具產區與銷區對接圖,再上報有關部門進行相應的銷地市場洽談。

有了這個大前提,中轉試點的選擇便有了章法,最重要的就是地利,青寧之外有很多省內大型物流企業的轉運中心,這些就是當下最重要的著力點。

胡殊同和團隊經過反覆測算,新建轉運中心在這個年度是無法實現的,且不說工程進度,政府與各合作企業還有許多細項要談,甚至轉運基地的扶持政策還在磋商階段。

為今之計,只有大膽嘗試原廠區的內部排程和適度擴容這個方案,所以,這就使得雲城的示範作用更加重要。

雖說目前要確立一批試點,但云城還要做試點中的先行試點,一個順暢無虞的雲城,肩負著整個模式從上到下的信心。

雲城需要整合一份運營的借鑑錄,如何在不影響企業自身運轉的情況下,擔負一部分青菜南運的任務,這份經驗報告讓人期待。

當下已有明確指示,雲城試點要以秋季蔬菜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執行實操,而後與冬季大棚無縫銜接,胡殊同不僅要搭這個大工程的框架,雲城自身的準備他也要緊密盯著。

但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如果今年這一批試點取得較為理想的成果,來年的形勢將讓整個同興大為受益,那不僅是硬體規模的提升,賦予同興的還有不能以尋常來衡量的東西。

胡殊同連日奔波,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來一趟雲城,想完成這個任務,同興需要向南郊借容量,胡運同與關小曼商討的結果讓胡殊同難以滿意。

他們在想的無不是同興這邊最多能預留多少庫容、南郊方面能配合多少庫容,但在胡殊同看來他們把二者過於分割了,雲城轉運沒有楚河漢界,從一開始就肩負雙方的交叉業務。

所以兩方面獨立騰庫,從想法上便把事情打了個結,他看了幾次庫區,又和胡運同等人開了幾次會,為他們提供了騰庫的新思路。

這天胡殊同開完雲城的會,接下來又要啟程回到青南,和青通鴻立這些園區商量試點改造的事。

未曾動身的時候,忽有工作人員走進會議室,有人在停車場等著胡殊同。

胡殊同出了會議室,莫名地越走越快,當他遠遠看到是吳助理站在那裡的時候,整個人忽然小跑起來忙忙上前。

“吳哥,好、好久……”

說著說著,胡殊同的話都卡在了嗓子裡,他看到小吳端著一條疊起來的紅圍巾,邊角上彆著一朵小白花。

這是那年元宵節,他陪老師逛墨自燈會的時候買的。

圍巾上,放著一封牛皮紙顏色的信封,黏住信口的,正是那個糖人。

書信之下,還有一個透明的資料夾。

“殊同,龐老走了.”

胡殊同突然回頭望了一眼,他看了看地面,那裡只有石板和縫隙的青草,他的雙手又順著褲線向下劃了劃,劃到褲兜那裡時輕輕拍了拍。

冷得一下子,他倏然攥起拳頭來,半張著嘴,肩膀微微起伏舒著氣息。

胡殊同一個多月前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