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統一,我們還遠遠沒有和國際聯網。

這個方案的踐行,所帶來的好處也將是驚人的,它契合國家資訊科技的指向,由中冷牽頭,一定能得來相應的政策扶持。

而另一份方案,則顯得格外殷實,不多時,人們都不由看向那個帶來方案的人。

“龐老,您的意思呢?”

“依我看,這兩份方案並不衝突,一個在說罩子的事,一個在講路子的事。

它們真正的區別在於解法,一個說透過第三方物流去踐行物流網大物流,一個卻是在說如何振興第三方物流,所以在我看來,這兩份方案完全沒有可比性.”

這上來一語便有些激切,讓人頗是意外。

“各位,理論並不能改變冷鏈,我們不是數學界不是物理界,冷鏈本身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不是出現一個新公式,全行業就天翻地覆。

每一個冷鏈人都不會去端詳那懸在半空攀之不得的東西,因為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十個裡面有九個是為了要賺錢養家過上更好的日子.”

這是莫大的實話,這一行生來就是一個樸素的職業,也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做什麼鏈,昨天的貨走得好、明天的貨不耽擱,這便足夠了。

“這麼多年,我們聽的理論還少嗎?口口聲聲物聯網,與國際接軌,真正的對策在哪裡?描摹得萬千好,沒一條能上道,冷鏈不需要那麼多形容,冷鏈需要的是行動。

說得像把全世界都揣進了兜裡,從不去想怎麼鼓起來的事,越是聽不懂越顯得它高深莫測,越是扣這樣的高大帽子,越是誤人!”

這一番話,何嘗不是他傳給胡殊同的東西,冷鏈最大的擔當,就是為現狀負責,因為它就在身邊的每時每刻,容不得人心念遠方。

“同興的這份方案,拿一套國外用了幾十年的模式博眼球,實在是毫無亮點.”

話到這裡,人們又是狐疑,這老頭兒到底要說什麼?

“但仔細一想,它又牛氣得很!因為這個方案,讓我們有底氣和銀行大爺們揮一揮手!我們可以透過內源把第三方物流盤活,不是民間借貸、不是親友籌款,而是冷鏈人的互相扶持.”

“只此一點,那些只會高談闊論的人如何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