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是一個道理,雖然苦點累點,但是能打上一炮,所有的一切都值了。

拉抽板的繩子會被很多小子搶著去幹,用盡全身的力氣將抽板拉掉,巨石失去支撐,快速的下落,帶著長長的木臂甩了出去,而木臂頂端拴著的粗皮索連著長長的皮兜劃出一道弧線。“嗚……”的一聲就將皮兜裡的碎石甩上了天空,製作比較簡單,趙羽特意用了活釦掛鉤,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用活釦皮索控制皮兜的收放,畢竟如果不熟悉綁扣的鬆緊度,皮兜在甩出最高力量的時候鬆不開了,那可就悲劇了,滿兜的石頭砸在地上也是很大殺傷力的。甚至放晚了的話,砸在自家城牆上就更恐怖了。所以一個活釦的掛鉤加一根控制距離的繩子就成了最簡單卻最有效的控制工具。

趙羽設計的投石車其實在中國古代是幾乎沒出現過的,這種投石車的設計是歐洲中世紀後期才出現的東西,大體的外形麼,其實玩過帝國時代這款遊戲的現代人都應該有印象,但是跟那種能拋射近五百多米的大型器械不一樣,趙羽弄出來的這個只是小號的投石機,投石距離也不過最遠三百米多點,當然了,這也算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因為普通的發燒友們用現代材料做出來的投石車,最好的投射距離也就才二百多米,一是配重不夠重,二是材料不夠大,是啊現代發燒友們做的大型投石車基本沒有,頂天有個三五米長的鋼管做投臂,跟六七米甚至斤十米長的巨型梁木比起來,就差遠了,雖然木匠軍戶們的活糙了點,但是投石車的關鍵補位吊裝滑輪的質量還是很符合傻大黑粗的軍工特點。鐵匠們的技術在趙羽(鳥絲)的指導下,跨越的技術年代超越了幾百年。做個套筒之類的活還是很容易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