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打鐵這個東西,幾千年來就變化不大,近現代的鐵匠鋪,還是火鉗,鐵錘加鐵氈的組合。不過細節的處理就完全不同了,比如燒的碳,以前沒有煤礦的都是燒木炭的,而木炭的溫度有多高,可想而知了,剛升到溫度高點就燒沒了。煤炭也是如此,上好的無煙煤含雜質少,但是距離煉出好鋼的溫度至高點還是差那麼點。

現代工業鍊鋼,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質量上乘的焦炭了,而悶焦炭這種粗淺技術,現在的鐵匠可能都不會,但是老鐵匠們應該一個不差的都學過,畢竟當年大鍊鋼鐵過哦。

悶焦炭的爐子很簡單,出氣孔進氣口封氣口,很快趙羽就在鐵匠作坊的牆上畫出了一個焦炭爐。

而順手的,鍊鋼的高爐也畫了出來,對於現在的鐵匠們來說,真正的高爐其實也就才一兩丈高,可以一丈高,也可以兩丈高,不過在鳥絲說出爐子越大,越高,煉出的鋼材也就越好之後。一群老鐵匠立刻決定,奔著三丈去砌爐子。

是的,砌爐子或許對別人來說很難,但是作為一個古代鐵匠,砌爐子是基本功好不好,一個先進的爐子砌法會引發一場革命的。至於他們砌爐子的水準,趙羽一點都不懷疑,這群老傢伙還真有本事,失傳已久的雙龍噴火爐竟然在這個破鐵匠作坊裡看見了,真真的是見了鬼了。好吧,不要表現的太感興趣,別讓人家看出來。

至於淬火,要想增加鋼材的彈性和柔韌性,以前的鐵匠們百思不得其解,但是現代工業化程序過後,這玩意就是一層窗戶紙,無非是熱處理和淬火溫度罷了。

以前的鋼刀是需要經過夾鋼處理的,材料倒是省了,但是功夫可是費了不是一點半點,但是現代工業的道具,無非兩個步驟,加熱後油淬,然後再加熱後冷淬。如果你用的是滾油,那刀劍的彈性將更加出色。當然了一切的前提是你用的鋼好。

至於彈簧鋼,有的人會覺得古代弄出彈簧來不要太逆天啊,其實呢,只要鋼材還過得去,燒紅了以後讓其在火爐中慢慢冷卻就行了,這個過程叫做熱處理。無非是彈性的要求對鋼鐵材質的要求要高不少,當然也跟熱處理的步驟有關係,反正只要知道了原理,多試驗個百八十次就成了。

槍械彈簧搞不定,不過弄出個減震板之類的鋼板,不要太輕鬆好不好。甚至於說你如果學習過探傷檢測,弄出鋼弩鋼弓也不成問題啊。

反正等趙羽從鐵匠作坊走出去的時候,所有的鐵匠都不知道,大家都在圍著牆上的幾幅畫在研究,悶焦爐,鍊鋼高爐,熱處理悶爐。

很難麼?一點都不難好不好,所謂的悶焦爐無非是多開幾個口的帶頂爐子,將燒紅的碳塊堆進去,然後慢慢的封死入氣口,再封死出氣口,留一條中心的通氣孔最後封死,等所有的火都自然悶死的時候,這爐子裡必然會有一部分碳塊會焦化,反正這山裡煤炭資源不缺,多悶幾次總能湊夠鍊鋼的數量。

至於高爐鍊鋼,說複雜了是真複雜,但是說簡單了也簡單的要死,無非是利用高聳的煙筒所產生的熱氣上升抽力,讓爐子內的焦炭與鋼砂混合體燃燒的更加充分,從而得到更高的溫度,更高溫度產生更高質量的鋼材,其實就這麼簡單,當然瞭如果你用的鋼砂不好,那一切都是白扯。

還有最簡單的熱處理爐子,將需要熱處理的工件慢慢的離開火堆就行了,整個過程要足夠的慢,比較變態的慢法是一個小時降一百度,從上千度的高溫慢慢降下來,半天的功夫下去了,當然如果能弄到鋼弩,那也值得,至少神臂弓這玩意可以量產了,全部的部隊配上這東西,好吧,可以整個三段射擊來虐騎兵了,到時候成吉思汗會不會哭呢?也不對啊,這是北宋,成吉思汗要南宋才出生吧。

後勤麼,最重要的當然是醫護兵了,人員緊缺,只能從家屬中招了幾個膽大心細的婦女,另外女紅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