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祝餘已經做好了陸卿有可能會顧左右而言他的心理準備。
這段時間以來,她感覺得到,陸卿對她總體來說還是信任的,並沒有什麼處處設防的舉動。
但是若是說全然的不加隱瞞,卻也不是。
每每談及的內容涉及到他過去的許多事情,涉及到他所謀劃的核心關鍵,他就會忽然言辭曖昧起來,迅速將祝餘的注意力轉移到別處去,從而順利終止話題。
所以這一次,陸卿如果忽然一反常態與自己調笑起來,祝餘也不會感到驚訝。
不過她這回還真猜錯了,陸卿看起來表情沒有半分戲謔,表情看起來十分嚴肅。
“聖上想要遏制的,從來都不止朔國。”他對祝餘搖搖頭,手指似乎無意地在那桌上的輿圖上描畫著,“有一年歲首,聖上於宮中設宴,款待群臣,估計是心裡大悅,不免多飲了幾杯,酒意迷離之時,曾說過一番話。
他說,如若是四周群狼環伺,最忌輕舉妄動,否則可能顧此失彼,腹背受敵。
若想要高枕無憂,最好的法子就是讓這些狼老老實實呆在自己的地盤裡,既餓不死又吃不飽。
只要總保持著一種半飢不飽的狀態,慢慢的,這些狼就會因為瘦弱而無力撕咬,久而久之,便沒了野獸的兇猛,爪也鈍了,牙也掉了,為了一口肉便會搖尾乞憐,慢慢的也就變成了狗了。”
祝餘神色凜然。
在來到這裡之前,朔國是個什麼樣子,她並不清楚。
可是來到這裡之後,她看到的朔國絕對不像是錦帝口中環伺四周的“狼”。
且不說祝成並沒有任何開疆拓土的野心,就單說朔國百姓,半數都從事著冶煉和鍛造的活計,以此為生,餘下的努力開墾著有限的土地,努力維持著微薄的收成。
所有人想的不過是多種出幾石糧食,能吃飽肚子,再賣掉一點,換了錢買點肉食。
又或者多采礦石,多打些兵刃鐵器,賣了換錢,買米買面,填飽肚子。
至於更大的野心,就像陸卿說的那樣,在這種“半飢不飽”的狀態下,是斷然生不出的。
“你並不贊同這個做法,對麼?”祝餘看著陸卿,雖然說語氣是在詢問,但卻又帶著一種篤定。
如果他是贊同錦帝那種做法的人,這會兒也不會冒著違抗聖命的風險,鼓動白齊宏開鑿黑石山,修水渠,將水引入朔國境內了。
“白天的時候,白齊宏說他之所以憂心忡忡,想要儘快將修渠的事情做好,怕的就是因為內澇引發饑荒,流離失所的饑民是引發禍亂的根源。”陸卿輕輕嘆了一口氣,“這件事上,我與他所見略同。
當一方百姓衣食無憂,安居樂業,藩王若為了一己之私,滿足自己的野心,號召封地百姓與自己一同起兵,奪取天下,肯響應者寥寥無幾,即便加以威逼利誘,也會因心思各異而如同一盤散沙。
若這一方百姓吃不飽,穿不暖,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苦不堪言,眼看著就快要活不下去了,此時誰要是揭竿而起,只怕其餘人也會一呼百應,眾志成城,難以擊潰。”
他的手指在輿圖上繞了一圈,又重新回到方才指著的那個錦朔交接的點上:“我與陸朝向來都不贊同聖上的‘馴狼之道’,認為此乃下策,不可為。
身為天下共主,自當讓天下百姓都過上太平日子,衣食無憂,屆時若有人為自己的野心便想要挑起戰火,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勝敗不難分辨。
反之,為防止藩王有異心,就讓一方百姓都跟著缺衣少食,短時間內的確能夠削弱藩國的戰力,同時卻也猶如在自己的頭頂懸上了一把劍,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掉落下來,弊大於利。
現在朝中不止一股勢力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