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靖的未來,李祐還是瞭解的。

正史上,在貞觀三年李靖以定襄道行軍總管總統諸將北征,以精騎三千夜襲定襄,使頡利可汗部驚潰,又奔襲陰山,一舉滅亡東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陰山北直斥大漠,因功拜尚書右僕射,封代國公,接著貞觀九年,以足疾告退,同年再獲起用,統軍西破吐谷渾,後改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晚年多病,闔門自守,不預政事,在貞觀十七年,列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最終在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逝,終年七十九歲!

可以看得出來,李靖在滅掉東突厥之後,就已經達到了人生巔峰,後面除了西破吐谷渾後,便再無亮點!一直老死!

作為大唐軍神來說,這樣的下場著實有些平庸,當然也不能說差,好歹還能老死,比那些滅九族、鞭屍的功臣好太多。

如今時間再次來到拐點。

大唐先滅東突厥,西退吐谷渾,又滅鐵勒,接著徹底征服高句麗,最近又拿下回鶻,足足五場大勝,全是李靖掛帥!

和正常的歷史劇情相比,李靖的功勞更大!

如此驚天功勞,哪怕是李世民這樣的帝王也有些犯難!

功高震主,從來都不是一句虛言!

要知道現如今就連對於程知節的封賞都成為了李世民心中的難題,更別說是李靖了。

所以,可以預料到,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的話,李靖就只能老死了。

像程知節、尉遲恭這樣的武將,哪怕是功高,李世民估計還會繼續使用,畢竟是百分百的心腹,玄武門都是拿了投名狀的,但是李靖...可沒有!

要不是李靖打仗卻是厲害,恐怕下場和秦瓊差不多!

“咳咳,衛國公你也別太擔心了,父皇英明神武,乃是難得的明君,你可是我大唐軍神,日後開疆擴土,保家衛國,抵禦外寇,還得依靠你呢!”

李祐見李靖神色慌張的樣子,也知道自己說的話好像有些太過直白了,所以便開口勸慰道。

不過這樣一說,反而是讓李靖的神色越發暗淡起來,沉悶道:“不瞞太子殿下,臣這次統兵歸來,兵符第一時間就被收走了,如今除了司徒這個虛職外,便再無任何實職。”

李祐點點頭,雖說統兵大將班師,都是要收走兵符的,但往往都是讓大將自己去兵部上交,耽擱上幾日也很正常,但像這次這般兵部直接收走,著實少見,也代表了李世民的態度。

“還太子殿下教臣!”

正所謂英雄識英雄,雖然這些年,李靖從捲入皇權鬥爭,但他卻是透過一些細枝末節,看出太子李祐非常人,畢竟光是鋼鐵廠的建立對於大唐軍隊的提升就極為恐怖!

而且太子殿下還建立了海軍,造出百丈鉅艦,這些且是凡人能夠做到的!

可以這樣說,李靖內心除了佩服皇帝李世民外,最為佩服的便是太子李祐!所以...放眼整個大唐,能夠幫到他的人,便只有李祐!

這些自然不是李靖剛剛才想到,而是想了很久!

倘若沒有太子李祐的存在,面對李世民態度,他自然懂得起,接下來就是稱病,漸漸退出大唐軍事核心,日後大唐一切軍事行動估計都和他沒有關係。

畢竟現在大唐不再是前兩年那樣虛弱,後繼無人,現在的大唐有李績這樣的中流砥柱,有薛仁貴這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而大唐的軍隊也是空前強大,李世民完全有更多的選擇!

可...作為征戰大半輩子的人,自然是有馬革裹屍,不停戰鬥的想法,所以在李祐身上,李靖看到機會!

此刻李靖就像是即將溺水的人,急迫的想要抓住最後的救命稻草!

李祐想了想,見四下無人,緩緩道:“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