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時瑾剛出生的時候是很安靜的,不像正常嬰兒一樣哭泣,幸虧醫生應對及時,才保住了她脆弱的生命。

姜爸姜媽也對她視作珍寶般寵愛。

從小,姜時瑾就表現出了遠超常人的聰慧,在別人咿呀學語的時候,她已經能夠正常與人交流,姜爸對此頗為自豪。

但姜媽卻隱隱有些憂慮,果然,等姜時瑾長大一些時,在別的同齡人在一起玩遊戲,做運動的時候,她卻沒有絲毫與他們交流的慾望。

每天都沉浸在自已的世界裡,雖然生在霓國,但因為姜爸是華國人,偶爾也會教給她一些中文。

所以她閒暇時的唯一娛樂就是學習另一門語言,不知是不是天賦使然,她的中文學習相當順利。

等到了上學的年紀,她和姜爸用中文交流已經毫無障礙。

在學校的生活是無趣的,幼兒園的知識她早就已經掌握,但姜媽送她來主要是想要讓她交朋友。

可惜她對這些流著鼻涕,講話毫無邏輯的孩子沒有親近感。

其實她並不是討厭與人交往,只是總覺得有個更重要的人在等著她,但她怎麼也找不到。

她的日常就是一個人縮在角落,看一些深奧的書,憧憬外面的世界。

她最開心的是姜媽給她做好吃的,這時候她可以專心的享用美食,放空自已的思緒。

其次就是姜爸在假期的時候,帶著她去各處旅遊,欣賞各地的自然風光與特色美食,最重要的是,這時候,姜爸會瞞著姜媽給她買冰淇淋。

因為小時候身體不好,所以姜媽特意不讓她接觸這些。

到了小學,那種丟失了重要之人的失落感開始佔據她的夜晚。

導致她在學校時沒有了應付社交的力氣,對於一個一直無精打采的女孩,同學們也沒有交流的慾望。

甚至,因為她混血的長相,和比其他人都要出色的成績,默契的開始孤立她。

這不斷加深著姜時瑾的失落感,沒有朋友,沒有社交,她開始感到孤獨。

艱難的度過六年,她每天唯一的期望就是姜媽做好的飯菜,和偶爾能吃到的點心,也許只有這些時候的她才是最輕鬆的。

隨著小學生活的結束,滿懷憧憬的進入初中,她面臨的是愈加嚴重的問題。

因為沒有人認識,所以她得以輕鬆的開始初中生活,可惜美好的生活沒有持續多久。

不久同校流傳起她的謠言,說她的成績都是作弊,說她家是貧民,說她不是她媽親生的等等。

本來還想要交朋友的她再次被孤立,甚至開始面對更為純粹的惡意,書桌塗鴉,揹包放蟲,甚至是上課時被人用紙砸。

她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已的問題,她甚至獨自去看了心理醫生,然後姜爸姜媽就知道了,經過幾次調查,姜爸決定給她轉學。

但,彷彿被詛咒一般,無論到了哪裡,只要經過了一段時間,她就會淪為被孤立物件。

她開始渴望那個心裡一直期待的物件,能夠拯救她,她願意奉獻自已的全部。

偶然看到姜媽一個人在房間裡因為她哭泣,她沉默了,默默的忍受著,熬過了初中,高中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無間地獄呢?

所幸她努力考上了一個校規很嚴格的高中,那種不加掩飾的惡意開始隱匿起來。

但積攢的惡意爆發更為恐怖,一天她回家路上,被幾個女孩堵在巷子裡,拳打腳踢,還撕扯她的衣服,如果不是一個路過的大爺及時制止,她不敢想象自已的未來。

她開始恐懼學校,每天賴床的時間增加了。

姜媽察覺到異樣,讓姜爸去查,最終,她的遭遇還是被父母知道了。

姜爸思前想後許久,決定去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