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之國的國境狹長,南北差異頗大,夾在正中間的城鎮在地形上直通南北,成為了兩方溝通的橋樑。

川中城便是處於川之國南北線正中心的城市,因地勢優勢成為了南北溝通的必經之路,因此商貿生意十分紅火,常年處於收過路費躺著掙錢的狀態。

考慮到還不方便直接掀桌子的原因,川南能放在明面上的生意一直老老實實地路過這裡。他們當然不是白白路過的,而是利用交易網路建立起了自己的人脈關係,然後就是常規的在喝酒談心的過程中“偶爾”說那麼幾句真心話,吐糟川北的營商環境有多麼多麼困難,雜稅實在有點多了,基礎建設也不咋滴,路不好走,劫道也是常常碰上,報官數次都沒法解決,完全比不過川南。

“暉”挑選的人脈都是做過背調的,他們知道哪些人能被打動,而哪些人則像頑石一樣,除非徹底打破他們的生存環境,否則根本難以被撼動。

同時,川中城也坐落著整個川之國最好的學府。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最北面處於三大國交匯處,一旦打起仗來必會被波及。但是越是交匯處,越是能做生意,所以他們的經濟中心也常年處於北方,國都也在偏北方的位置。就因為這個國家處於如此擰巴的狀態,國主才不敢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裡,於是便把教育放在了川中。

要知道,能在這種小國上學的人,絕大多數都是貴族、高官、富商的子弟,是下一代國主官員的預備役。這麼安排也是考慮到萬一最壞的可能發生了,川之國也不至於一下子就成了別人的國家。

但是吧,這種不把後代放眼皮子底下教育的方式,總有能被鑽空子的地方。在“暉”到來之前,這座學府的風氣可不太行,買賣成績?那都是家常便飯了,雖然有推薦信入學制度,但如果真的有心去鑽空子,塞人進去鍍金也不是不行。

“暉”花了大約一年的時間就做到了這件事,送了三個自家的孩子入學,這三位雖然在當忍者上沒什麼天賦,但卻達成了奇妙的互補。一位是團隊的技術核心,考試寫文章啥的完全不在話下,就是人有些社恐,不愛說話。一位是團隊的外交達人,入學沒多久便打通了數個班的人脈,除了學不進去文化課就沒什麼毛病了。還有一位的能力相當綜合,正好能中和一下團隊的氛圍,同時也堅定地相信著“暉”的未來。

他們仨兒也確實足夠組成一個小支部了,在學校裡混的風生水起的同時,還給這群何不食肉糜的富n代上了一堂生動的民生課。少年人尚未被世俗過度汙染,有些人聽了這些以後大為震驚,因為教書先生是絕對不會和他們講這些的。而也有些人對此無動於衷,透著一股子需要被現實敲打的冷漠。

不論如何,這個小支部也確實圓滿完成了他們的任務,盡最大可能收攏了一批對“暉”的理念十分神往的支持者。

城內的滲透穩步進行,城外也不甘落後。川北的商隊是絕對競爭不過川南的,他們從不對平民百姓吝嗇,收貨的同時也在推廣優質的種子和種植理念。普通的農戶都是指望著一畝三分地過活的,很少做出新的嘗試,但也有敢跨出那一步的人。“暉”出品的東西,質量是絕對過關的,只要有一戶賭贏了,整個村子也就差不多拿下了。

至於他們為什麼暫時沒有動這片區域的地主和官員。那還不是因為川中在國主那非常重要,一旦動了川中,就意味著正式宣戰了。

忍界即將發生第四次大戰的訊息傳到川之國沒多久,徵用戰爭物資和加稅的決定便被連夜下達了。這個決定非常突然,就像過去的無數次一樣,根本沒給民眾緩衝時間。

某些離川中較近的村子自己帶著地裡長的蔬菜水果像往常一樣打算入城時,卻在辛辛苦苦排到城門口時被告知,他們的貨物都要被徵收,而且他們還要自己把貨送到城內的指定地點,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