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殺戮之夜
章武三年(224)元月初一
魏延在玉門關誓師,留下張南領萬餘兵馬留守河西走廊,防備北方胡人南下外,同時也肩負著協助中央恢復地方吏治的重任,而和魏延同一時間出發的,還有東吳的探索艦隊,艦隊都督張溫承載著孫權的期望揚帆起航。
同年二月,漢軍順著樓蘭古道進入樓蘭國,同駐紮在此的西域都護張遼會師。
同一時間,在參軍劉巴的統籌下,超過五萬民夫和遴選後的俘虜組成一支十萬人的輜重部隊,他們會負責西征大軍的後勤工作,而且隨著西征大軍的深入,輜重部隊的規模只會越來越大,畢竟西征大軍能走多遠,就看後勤補給線能鋪多遠。
不過漢軍輜重相較傳統的輜重而言,不管在運輸上,還是儲存上都優於後者,這和漢軍的新式軍糧有關,至於漢軍的新式軍糧有個非常現代化的名字——壓縮軍糧。
壓縮軍糧,一種由抄熟的小麥粉,混合動物油脂,蔗糖和鹽而製成的壓縮食品,它具有高熱量,便運輸,便儲存等特點,因此非常適合遠征大軍所用。
至於缺點嘛,除了製作成本比較高,口味十分單一以外,不知道在食用時必須攝入大量的水算不算缺點,不過瑕不掩瑜,和它的優點比起來,缺點沒人會在乎。
也正因如此,輜重兵並不會直接運輸糧食上前線,而是運送在成都、漢中、榆中等地製作好的壓縮軍糧,因此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在儲存上,更或者損耗上都優於後者多矣。
而在後勤轉運體系上,季漢也根據實際情況也做出相應改變,並打算將此模式運用在未來所有的大戰中。
首先,腹地生產的軍糧、軍械等物資會在諸葛亮、糜竺等人的統一排程下,向涼州物資轉運中心榆中集結。
其次,在榆中集結的物資,將由伊籍一一做好統計,統計的目的無外乎是防備碩鼠滋生,可千萬不要小覷這些碩鼠之害,須知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若不將貪慾扼殺在萌芽之中,而是一味的放縱,早晚有一天送上來的炮彈裡全是沙子,糧食全是過期變質的。
在做好登記後,伊籍會把物資運往前線中轉站,例如敦煌、樓蘭等地供給前線大軍使用,並隨著西征大軍的推進,像這樣的中轉站只會越來越多。
當物資進入中轉站後,會由魏延指派的後勤總負責人,根據戰局的變化來取用物資,以維持大軍正常征伐,目前徵西大軍的後勤總負責人是劉巴,至於黃權還在金城停留,協助法正、王平、牽昭等人掃滅西羌。
別看流程複雜就以為物資轉運很慢,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規範化的後勤保障體系,將後勤保障工作細分到具體的人員,一旦某個環節出錯,直接上下檢索就能迅速找出問題所在,能大大減少因推諉責任而造成的時間浪費。
而且責任細分之後,每一個環節都有詳細的物資出庫、入庫的記錄,能極大避免貪汙腐敗的情況出現,就算有圖謀不軌之徒想打軍資的主意,光解決首尾問題就會讓人望而卻步。
因此,後勤保障規範化是一項百利而無一害的政策,不管未來會它發展成什麼樣,但在現在它是魏延西征最大的助臂。
……
漢軍主力的到來,讓樓蘭國主忙不迭的去覲見魏延以示尊敬,絲毫沒有國王該有的架子,而魏延對樓蘭國主也是非常滿意,這才是屬國該有的樣子嘛。
不過魏延沒在樓蘭呆多久,當樓蘭的物資中轉站建立完成後,魏延就留下張遼讓其駐守樓蘭,保衛後勤中轉的安全,待法正領安西軍進入西域後,再將樓蘭防務問題交給他,自己則領軍追上大部隊。
安排完張遼後,魏延命趙雲為前鋒,領三千羌胡義從騎兵在前方探明道路;
然後再命馬謖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