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再加上繳獲漢軍的甲冑,已具備較強的戰鬥力。

現在只需等待援軍抵達,他們就能重整旗鼓繼續南下,擊潰漢軍防線劫掠中原,這一點他們光想想都興奮不已。

不過和他們的興奮相比,此時的軻比能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前段時間從上郡、朔方郡先後傳來的訊息讓他有點寢食難安,甚至在得知後者的訊息後,他竟有種讓他扭頭就走的衝動。

不過想起旬月前那支被殲滅的漢軍,軻比能很快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漢軍可是出了名的睚眥必報,他們幹了壞事,跑又能跑到哪裡去呢?。

得不到答案的軻比能,便重新低下頭審視著傳回來的戰報,首先是上郡方向:

經過兩個月的慘烈廝殺,胡人在上郡取得的進展看似挺大,但實際上微乎其微,他們的確突破了漢軍在奢延河設下的防線,但所劫掠的區域也只是上郡和西河郡,其原因還是上郡和西河郡太窮了,所劫掠的物資難以支撐他們南下。

畢竟在上郡生存的漢人,在萬籟俱寂的寒冬自己都有可能被餓死,哪來多餘的糧食讓胡人搜刮呢。

至於為何不趕著牛羊南下,除了上郡沒有足夠的草料供牛羊生存外,法正當初在奢延河畔結下的營壘鏈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漢軍的確打不過胡人騎兵,但從營壘出兵衝擊牛羊群還是沒問題的。

一旦牛羊群被衝散,可能胡人就沒精力繼續攻打漢軍,而是滿草原的抓捕牛羊,畢竟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啊。

胡人遲遲沒實質性進展,但漢軍卻連連取得突破,在建安三年的第一天,也就是軻比能殲滅趙雲所部的那一天,從武威、湟中出發的張遼所部與神機營終於抵達奢延河前線。

在抵達的第一天,張遼就配合法正打出一波漂亮的反擊,殲滅圍攻膚施城的胡人集團,斬殺胡人萬餘,俘虜萬餘,讓胡人持續了兩個月的攻勢為之一頓。

而在之後的幾天裡,張遼憑藉著騎兵裝備的優勢,再配合漢軍營壘四處出擊,殲滅一股又一股分散開來的胡人騎兵。

同時,樓蘭大將軍帕孜勒也領西域騎兵深入上郡,圍剿在此劫掠的小股胡人,胡人們只得倉惶北遁至奢延河北岸,短短十天時間上郡形勢就發生逆轉。

而此時張南所領的虎步軍,已經進入北地郡,馬上就要越過長城進入上郡作戰,漢軍發起全面反攻已進入倒計時,而此時的曹真、田豫等才剛剛得到命令,大軍還尚未離開營地。

面對突然逆轉的局勢,胡人內部產生了極大的分歧,很多人開始對南下劫掠不抱希望,打算分了從戰場繳獲的甲冑兵戈等戰利品,然後各自撤回河套安心發育,將空間留給魏蜀吳三家繼續爭霸,以後再來尋求南下之機。

不過就在人心浮動之時,鮮卑大人軻比能在九原大破漢軍騎兵主力,斬殺漢前將軍趙雲,左將軍馬謖的訊息傳來,讓胡人沸騰不已。

然後緊接著就是十餘萬鮮卑鐵騎正在九原集結,不日就將南下中原的訊息傳來,一瞬間就讓奢延河北岸的胡人炸開了鍋,很快就將撤退一事拋之腦後。

在這等訊息的激勵下,他們開始收攏在北岸四散的胡人,打算集結重兵同漢軍來一場決戰,爭取在軻比能抵達前擊破漢軍,以增加他們在此次南下的話語權,可他們下意識的忽略了一個問題,為何在河套地區會出現漢軍騎兵呢。

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贏了。

本來按照之前的慣例,當胡人集結在一起時,漢軍會因為兵力不足等原因,往往選擇撤退至城內據守暫避鋒芒。

但恰恰這一次不同,漢軍非但沒有撤回營壘,反而開始在南岸修築起拒馬,挖掘壕溝,一副要重新恢復奢延河防線的模樣。

對於漢軍的奇怪舉動,北岸的胡人自然是樂於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