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交鋒
漢建興二年,魏太和元年,
七月初
孫權見漢軍發起北伐,隨後以響應漢軍為由,命令吳軍在長江沿岸發起全線反擊。
不過徐庶、曹休等人早就收到司馬懿的示警,早已嚴陣以待,所以吳軍的攻勢被挫敗,除了留下一地屍體外毫無建樹,為此孫權只能帶著一臉遺憾退去。同時孫權在思考一個問題,他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放棄合肥,總感覺這玩意兒和自己犯衝啊。
感嘆歸感嘆,該做的事還是要做的。
於是孫權立即寫信給蔣琬,表示我東吳也有拳拳報國之心,軍士們也曾悍不畏死的搏殺,但奈何我軍裝備不及曹軍十之一二,多次攻擊未果,只能先退回後方繼續尋找戰機,同時還表示自己嚴懲了作戰不利的昭義校尉周魴等人,希望蔣琬能理解他的苦心。
七月中旬
在陳群的陳情下,曹魏內部意見終於達成一致,他們認為漢軍的主攻方向應該在西線,而不是南線和東線,主要還是北伐軍總指揮魏延在西線現身,雖然想不明白季漢為何頭鐵去撞隴山,但事實就是如此,也容不得他們多思考。
於是曹叡立刻下令,命大將軍曹真領兵五萬西進,持節鉞,總覽關中諸兵事,若有不從者可持劍斬之。
拜滿寵為徵東將軍,領軍接手襄樊、均縣防務;
命司馬懿領曹軍五萬精銳西進關中,並受大將軍曹真的節制;
拜徐庶為護軍將軍,領軍駐守合肥,防備東吳偷襲;
拜曹休為大司馬,持節鉞,總督長江沿岸兵事,負責對蜀、吳的戰事。
七月下旬
漢軍在西線取得重大突破,在關羽的全權指揮下,漢軍以傷亡兩萬人的代價成功爆破襄武城牆,隨後大軍魚貫而入,城中駐守的三萬曹軍大半被漢軍殲滅,只有千餘人在鍾繇和夏侯霸的帶領下倉惶撤退至冀縣同曹洪匯合。
漢軍在拿下襄武后,一刻都未曾停歇,近十萬大軍尾隨潰兵抵達漢陽郡治所冀縣,一副要趁關中援兵尚未抵達時,就要直接拿下天水郡的模樣,這不由讓冀縣守將曹洪憂心忡忡,因為漢軍的攻勢實在太猛烈了。
因為在原計劃中,襄武至少要抵擋漢軍三個月,撐到關中援軍抵達,可現在才過月餘就陷落了,恐怕此時關中援兵還尚未出營吧,所以,要想憑藉冀縣堅守到援兵抵達這何其艱難。
很快曹洪就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並得到了鍾繇、夏侯霸的一致同意,於是當晚趁漢軍不備時完成了佈置。
……
襄武
漢軍大營
“仗不是這樣打的!!”
和想象中的不一樣,對於關羽拿下襄武一事,魏延一點高興的意思都沒有,這也就是指揮戰鬥的是關羽,劉備的二弟,劉備和劉禪親封的大將軍,顏面還是要給他留幾分的,要換做是馬謖,他可能直接飛過去就是一腳。
“為了守軍不過三萬人的襄武,竟用了上萬斤黑火藥和火油,最後還付出了兩萬餘人的代價,若接下來攻打冀縣,攻打天水(上邽)又打算付出多少代價,十萬?,二十萬?。”
本次襄武攻防戰,魏延作為旁觀者全程未發一言,親眼看著關羽指揮漢軍攻城,他發現關羽攻城的方式非常樸實無華,無非是先用遠端火力壓制一通,然後再遣兵蟻附攻城,今日不下則明日繼續,如此周而往復,硬生生將城中曹軍消耗殆盡。
不是說關羽這種方式不對,攻城嘛,死點人很正常,從最後的結果看傷亡比不過1:1,放在任何時代的攻防戰,這種傷亡比都是十分亮眼的表現,但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啊!。
襄武城,不過是漢陽郡下的一座小城,總人口不過三千,房屋也多為土木結構,像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