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高達十五萬,而且此時素利、步度根等人還尚未抵達。

另外,千萬不要忘了最大一股胡人勢力鮮卑大人軻比能,他們正驅趕牛羊越過陰山,因為陰山不好翻越,還要穿過大漠等原因,所以抵達前線至少還要兩個月,而那時的前線估計早就開打了。

不過也正是如此,所以不管是季漢的魏延、諸葛亮、法正,或者是曹魏的曹真、夏侯榮、司馬懿等人,都沒有注意到這支正在翻越陰山的大軍。

十月下旬

隨著素利、步度根領兵先後抵達前線,在上郡、西河郡集結一帶的胡人兵力高達二十萬,而在上郡的漢軍卻只有六萬餘人,在兵力上還不足胡人的三成。

至於為何出發時的十萬人,到如今只剩下六萬餘人,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蕭關、富平、奢延澤需要兵馬開駐守,防備曹軍或胡人襲擾後勤補給線,以保障後勤補給線和退路的暢通。

畢竟只要退路沒被截斷,不管前線戰事如何發展,他們都有很大回旋的餘地。

而在對峙的一個多月裡,奢延河以北的胡人並沒有乾坐著,他們至少發起過三十次渡河作戰,不過均未取得較大進展。漢軍的強弓勁弩實果然名不虛傳,每次都讓胡人留下幾十、上百具屍體,這對胡人計程車氣打擊非常之大。

奢延河原本是條小河,河道最窄處只有一兩丈,最淺處才剛剛沒過小腿,但奈何河面上沒掩體,淌水過河的人都是活靶子,人數過多都是漢軍大黃弩手的戰功,人數過少又是漢軍步卒的戰功,這讓人數佔據優勢的胡人一時間竟拿南岸的漢軍沒了辦法。

見奢延河難越,胡人們便不再著急渡河,而是在原地靜靜等待冬天的到來,因為再過一個月這條河就會結冰,屆時他們二十餘萬騎兵可以隨意過河,那一天也是南岸漢軍的末日。

胡人打的什麼算盤法正心知肚明,也正是如此,法正也早就沒了往日的輕鬆,因為胡人的實力遠超出魏延和他的預料,竟然能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拉起一支超過二十萬人的騎兵集團,而且數量還在不斷的增多。

而隨著長城內外聚集的胡人越來越多,他們之前為阻止漢軍收復河套,保衛自身權益不受損害而成立的聯軍,如今動機已經改變,因為僅僅六萬漢軍,胡人根本用不著出動二十多萬騎兵來圍剿。

再說的通俗易懂一點,二十多萬胡人在這裡聚集,每天會消耗多少牛羊,會消耗多少財富,若他們只是單純的為擊敗漢軍,保衛自身利益不受侵害,那在此戰中消耗掉的財富從哪彌補回來呢?。

要知道胡人之間沒有任何信義可言,行事都奉行利益為上,族人推舉你為首領,就是希望你能帶大家活下去,帶大家走向繁榮,不是越過越差,越活越回去,而這一點不管放在哪個時代,都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所以,當胡人聯軍在攻滅南岸的漢軍,解決了懸在頭頂上的生死危機後,他們對利益的訴求將佔據上風,自然,部落首領也會被民意裹挾著南下劫掠,以彌補在此戰中的損失。

再一個季漢北伐世人皆知,極大的牽制了雙方的兵力,對覬覦中原已久的胡人而言,這種天賜良機是他們無法拒絕的誘惑。

另外,漢軍最近在膚施接收的難民也佐證了這一點,這些人原本是生活在上郡、西河郡的豪族,他們本就同胡人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絡,如今隨著胡人越聚越多,劫掠漢人的事也開始頻發,就連他們都不能倖免。

聽說南匈奴王劉豹,鮮卑王素利,鮮卑首領步度根等人曾出手制止,至於成效嘛,從他們南逃就可見一斑。

而這已經是一種極其危險的訊號,當胡人見識到漢人的軟弱,體會到不勞而獲是快感後,那麼他們在奢延河擊敗漢軍後,下一步會幹什麼已經不言而喻。

鑑於此,法正根據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