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是一種理想,一種執念的寄託,對一個發誓要復興漢室的人而言,漢室尚未復興而亡他自然會帶著愧疚長眠,自然也無顏面對列祖列宗。
但有拓土之功就不一樣,復興漢室是惠及當代,開疆拓土是利在千秋,至此以後,只要有人提起新州,首先就想到的是他——大漢章武皇帝劉備。
有句話說得好,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哎,寡人真想看一眼到真正的新州啊!。”
劉備哀嘆一聲,魏延在西域的佈置他是知道的,甚至在閒暇之餘他連新州各郡的名字都想好了,可惜,可惜啊!。
“文長,禪兒還年幼,在很多事情上還需時間來歷練,伱身為妤兒夫婿,禪兒的姐夫,若禪兒在為君時有什麼不當之處,還希望你及時指出避免釀成大禍。
雲長,翼德,子仲等皆已垂垂老矣,恐怕無法再護持禪兒,環顧大漢內外,寡人唯信君與孔明,以及孝直,所以在我死後,寡人會將國家大事託付於你們三人,輔佐禪兒掃滅不臣,復興漢室。
文長,寡人知你為人高潔,性情平和,有救天下萬民之志,視旁人趨之若鶩的權力、財富、美人如糞土,更不喜朝堂之上的紛擾,但寡人希望你不要拒絕,繼承我等未竟的事業。”
劉備由衷的說道,在他看來魏延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毫不誇張的說,就算魏延孤身去洛陽,曹叡都得恭恭敬敬的叫他一聲亞父,根本不敢動殺心。
“陛下謬讚了,臣本是劉景升麾下守城小將,麾下兵將不過千,承蒙陛下垂憐,才有了今日的地位和名望。
倘若沒有陛下的任人以能,沒有陛下的信任放縱,就算臣有經天緯地之才,也不過是未曾遇到伯樂的千里馬而已,一生碌碌無為,老死在長沙的田間地頭裡。”
魏延十分認真的說道,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以他從現代帶來的政策和技術,以及抑豪強,均田地的政治理念而言,倘若沒有劉備無條件的信任與支援,以士族對他的仇視程度,恐怕在他羽翼未豐之時就死於一場謀殺,或者死於一場鬥爭,或者死於一場意外了,何來今天的權勢呢?。
“不過託孤一事,還請陛下三思而後行,太子殿下如今已十九,明年將行冠禮,已經有資格來行使皇帝之權,有能力來擔起復興漢室的重任。”
現在和白帝城託孤不一樣,當時蜀漢在夷陵遭遇大敗,多年積攢下來的財富、兵馬、文武都損失殆盡,致使人心思變,蜀漢幾乎到了覆滅的邊緣。
再加上劉禪沒有像現在去荊州歷練,導致其性格頑劣不堪,闇弱無能,常留連於聲色犬馬,而置國家大事於不顧,知子莫如父,他知道劉禪無法處理眼下的亂局,也無法完成復興漢室的大業,無奈之下才將國家大事託付給諸葛亮。
倘若劉禪有能力,劉備怎會將大權交給外人呢,要知道王莽、曹操在露出不軌之心前,都是盡心盡力為大漢奔走的忠臣,可結果如何自不用多說,人心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更何況是大權在握的託孤大臣呢。
還是那句老話,做一個權臣和做一個忠臣並不衝突,霍光,不是所有君王都喜歡的。
“陛下,如今吏治改革已完成大半,科舉也在基礎教育的普及下逐步完善,無數身負大才之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他們在各部主官的帶領下將國事處理得井井有條,不再像以前那樣,大事小事皆讓我等來決斷。”
魏延笑了笑,想起剛拿下益州時的忙碌,還恍若在昨天,時間真是一把殺豬刀啊,連他今年都四十多歲了。
“有他們輔佐殿下治理國家,陛下還擔心什麼呢?。”
想要託孤,沒門!。
自古以來不管是託孤大臣,還是被託孤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