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定襄郡的漢人百姓,都會被季漢遷移至九原一帶定局,因為那裡已經沒了胡人,只有有著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區,相信他們會喜歡那裡的。
待處理完這些雜事後,陳到留下千餘人駐守駱縣,自己則領兵前往武成會師。
在會師後的第二天,陳到奉命領所屬兵馬東進參合口,從參合口越過長城防線,向雁門關的側翼武州、馬邑等地進兵,給雁門關的曹軍造成足夠的壓力。
陳到出發後的第三天,魏延領漢軍三萬,歸義軍五萬合計八萬大軍越過漢長城,兵鋒直指定襄治所善無。
六月下旬
魏延領主力兵臨城下,而此時的善無城早就人去樓空,魏定襄郡太守帶領千餘曹軍逃離,留下幾千百姓兀自面對漢軍,絲毫沒有人在城在的精神。
拿下善無後,漢軍還是秉持著固有的作風,遴選善無城內的漢人百姓將他們送到九原,在那裡會有專門的官吏安置他們,他們也將和中原百姓一樣,沐浴在大漢的榮光之下。
六月末
魏延留下三千兵馬駐守善無保障後勤補給線的安全,隨後領主力北上,拿下定襄郡內最後一座縣城強陰,正式宣告河套四郡盡數被光復,雖然可能只是臨時的。
大軍在強陰休整了一天,然後馬不停蹄的轉道東進,向司馬懿所所駐守的平城而去,那裡也是曹軍北線主力的集結地,只要拿下這裡雁門關必不可久守,屆時太原郡門戶將大開,關中也在漢軍的兵鋒之下。
所以平城的歸屬將決定接下來幾年的戰爭走向,曹魏只要能成功守住,則可將漢軍擋在呂梁山脈以西,一旦守不住,漢軍可從容不迫的攻打雁門關,而不用擔心後路被偷襲。
因此對曹魏而言,平城之戰只能勝不能敗。
七月上旬
漢軍主力抵達平城,圍繞平城歸屬的大戰一觸即發。
……
幷州,雁門郡,平城
魏撫軍大將軍行轅
作為被曹操、曹丕父子打壓幾十年的老陰比,司馬懿有獨屬自己的生存之道,就是一個字——熬,將敵人熬死,將反對者熬死,那麼最終的勝利將屬於他。
這不,媳婦終於熬成婆,在持續不斷惡化的外部局勢下,曹叡不得不重用司馬懿,並給予他節制幷州兵事大權,讓他統領北線曹軍抵擋漢軍的攻伐。
不過司馬懿也同樣清楚,若想要真正的手握大權,真正的在魏國朝堂中站穩腳跟,那麼他必須想辦法擋住漢軍,記住是擋住而不是擊敗。
在七月份之前,他還在為怎樣擋住魏延而發愁,但自從王雙、陳泰從武成送來情報,並且召來陳泰當面瞭解詳情後,司馬懿整個人都變得明朗起來,因為他已經洞悉了魏延的陰謀,這一次擋住漢軍的攻勢他有信心完成。
司馬懿和王雙、陳泰他們不一樣,除了精通軍略外,在民政、政治上的見解也十分不俗,所以司馬懿對季漢頒佈政策都有自己十分獨到的見解。
因此,當司馬懿得知漢軍的異常表現後,先將視線拉高放在整個幷州大局上,然後將幷州今年發生的事串聯在一起,很快他就得出結論,漢軍此次攻勢目的是在為治胡策掃清障礙。
正因洞悉了這一點,司馬懿直接下定論,當以胡人為主的歸義軍在平城、雁門關等地被消耗殆盡時漢軍就會主動撤退,因為胡人可不是乖寶寶,在面對嚴苛的政策肯定不會束手就擒,沒有大軍相助很難掃滅盤踞在各地的胡人。
既然洞悉了魏延的陰謀,司馬懿大可將真相公之於眾,讓幷州十餘萬歸義軍直接譁變,然後再鼓動後方的胡人諸部造反使幷州重新亂起來,最後趁機反攻收復被季漢佔領的幷州六郡。
但可惜司馬懿不是忠臣,而是一個擁有家國天下計程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