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說過,羌胡義從騎兵是季漢在第一次北伐期間,在涼州徵召胡人組成的,並在魏延西征時得到極大的發展,因此他們的組成成份十分複雜,不但有羌人,還有匈奴人,甚至有戎、狄等歸化的遊牧民族。

因為其複雜的成份,就註定他們不會像龍驤軍一樣,有堅定的信仰,有明確的目標,以及嚴明的紀律等。

說白了,羌胡義從大部分人都是為了利益的僱傭軍,他們沒有效忠物件,事事以自身利益為先,心中根本沒有家國這一概念,這也是在出徵前,魏延將他們扔到側翼打醬油的原因所在。

當漢軍進入河套不久後,卻突然在九原遭遇慘敗,遠征軍整體實力損失四成有餘,而擊敗漢軍的軻比能一時間風光無兩,各種謠言在漢軍中迅速傳播,引起了極大的波瀾。

對軍中盛傳的謠言,身經百戰的龍驤軍們,在魏延的澄清下迅速安定下來,而後在魏延的安排下開始有條不紊的執行誘敵任務,而這份自信,則來源於他們對自身實力清晰的認知。

但羌胡義從就不一樣了,在他們的認知裡,沒有任何人在面對十萬鮮卑鐵騎的衝擊時,還能有所抵抗並造成重大殺傷,就算精銳無比的龍驤軍也不行。

所以,被圍殲的漢軍肯定是被軻比能輕易覆滅的,鮮卑騎兵沒有遭到多大的損失,至於鮮卑被重創的話,一定是魏延為穩定人心的小把戲罷了。

而在羌胡義從中耳目眾多的魏延自然清楚他們的想法,也知道倘若直接用他們參加戰鬥的話,他們很可能見軻比能勢大,在戰場上直接調轉槍頭,從而導致自己的遠征計劃滿盤皆輸。

所以,魏延先讓牽昭、馬岱率領他們在一側觀戰,看看兩萬龍驤軍是如何正面擊破四萬餘鮮卑鐵騎的,也好讓他們對漢軍的戰鬥力有一個具體的認知,將他們心中的二心撲滅在萌芽中。

至於最後的結果也在魏延的預料之中,羌胡義從晚龍驤軍一步出發,再加上大戰開始後,軻比能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正面戰場上,直接忽略了側後方的安全,所以他沒發現有人已摸到他身後十里。

在之後的時間裡,羌胡義從中的首領,或者威望高的人在馬岱的帶領下往返兩地,親眼見證魏延率領龍驤軍從正面突破鮮卑騎兵,並將有“草原雄鷹”之稱的軻比能追得抱頭鼠竄。

當他們返回後將戰況傳播開來後,幾乎在一瞬間,所有胡人對漢軍的敬畏又重新佔領了高地,在望向牽昭、馬岱的目光全是敬畏。

牽昭、馬岱見軍心可用,於是按照魏延的吩咐向胡人許諾,只要他們能奮勇殺敵,能幫助季漢掃滅鮮卑收復河套地區,那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部落,都會得到無數的牛羊和土地等賞賜。

正所謂:財帛動人心。

在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下,羌胡義從計程車氣直接達到頂峰,然後在牽昭和馬岱的帶領下,向著十里外的主戰場奔襲而去。

至於後面的事就很簡單了,在龍驤軍和羌胡義從的夾擊下,鮮卑騎兵很快敗下陣來,就連軻比能也在魏延的特意關照下,被漢軍生擒活捉。

而軻比能被擒,也預示著這場大戰走向尾聲,大批鮮卑騎兵見軻比能落入漢軍之手後,很乾脆的兵器一丟趴在地上直接投降,只有一小部分人選擇逃離,畢竟進入茫茫雪原和大漠的死亡率,比落在漢軍手裡高多了。

……

“來人,讓子經把敵酋軻比能帶過來!”

魏延擦了擦手上血跡,注視著一批批俘虜從眼前走過,突然眼角餘光瞥見牽昭正押送著軻比能返回臨戎,於是抽出長劍頭也不回的說道。

“諾!”

衛兵應了一聲就衝了出去,魏延言語間的殺氣,不由讓他心中一顫。

“子龍,幼常,看來某要親自為你們報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