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曹操病重

在荊北,尤其是武關道的戰事是最為吃緊的,也是最容易出問題導致滿盤皆輸的。

不過在武關戰場,來自長安方向的威脅並不大,就算徐晃手握三萬大軍,但武關地勢險要曹軍人數再多也施展不開。

再加上吳懿部有一萬餘人,這就意味著有充足的兵力可以進行輪換,再加上後方有南鄉、順陽等地在持續不斷的輸送糧秣軍械,武關可謂固若金湯。

但吳懿不可能只顧頭而不顧腚啊,來自江漢地區的威脅,才是他們丞待解決的。

其實武關道的危機,本該在曹真領兵南下時就出現的,不過恰逢孫權讓蔣欽回師柴桑,讓曹軍兵力出現短缺無法圍困襄陽,曹操為繼續保持對襄陽的圍困,於是讓曹真領三萬新兵同滿寵合兵一處。

曹操讓曹真圍困襄陽,除了想逮住關羽,重新奪回襄陽維持襄樊防線外,還有就是警惕東吳突然撤軍導致漢軍從江陵北上,畢竟江東腹地的局勢都糜爛成這樣,孫權不告而走也不足為奇。

不然曹真早就拿下了順陽和南鄉等地,同徐晃對武關形成前後包夾之勢,屆時不知道關內萬餘漢軍有多少人能走出茫茫秦嶺。

不過隨著曹操抵達雒陽,消失的武關道危機再現,現在魏延必須做決定,是撤退儲存實力,還是拼一把扼守關中四關之一的武關,為以後攻略關中地區打下基礎。

所以,魏延糾結啊!!

“機伯,你說我們該不該撤。”

遇事不決問參謀部,這已經是魏延多年征戰養成的習慣,他始終認為一個人的智慧、精力、見識等都是有侷限性的,在面對困難時很可能無從下手。

但一群智謀之士不一樣,不同的想法碰撞在一起時,碰撞時產出的奇思妙想,會讓所有困難都迎刃而解的。

“文長,你先看看這個吧。”

伊籍沒有回答魏延,而是將一則情報遞了過來,臉上還帶有掩飾不住的喜色,甚至比拿下涼州,拿下交州還要高興。

伊籍的表現讓魏延很好奇,莫不是哪處戰場又取得重大突破,或者是東吳撐不下去了開始撤退,可當魏延開啟情報只看了一眼,然後就陷入良久的沉默。

因為曹操,他快要死了。

曹操征伐幾十年一身的暗疾早就摧毀了他的身體,更何況還有頭疾一直相伴他左右,每一次頭疼發作就相當於去鬼門關走一遭,每一次頭疼發作會消耗他本就不多的生命精華。

而在本次隴西會戰,曹軍先遭遇多次失敗讓他心力憔悴,如今關羽更是在襄樊大破曹軍,幾乎一戰就有讓曹操幾十年努力一朝化為烏有的趨勢,接連的打擊讓他的頭疾徹底爆發。

雖然在返回雒陽途中曹操也能正常處理政務,但頭疾卻一直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有越愈演愈烈的趨勢,加上北方惡劣的氣候條件,曹操終究是病倒了,並且自從離開長安後就再也沒下過床榻。

頭疾、暗傷、風寒、寒冬,糜爛的外部局勢,動盪不安的曹魏內部,這些不利因素都在折磨著這位曾睥睨天下、氣吞山河的梟雄。

果然,這天下間唯有死亡最公平。

任你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戰功赫赫的武將、名垂青史的文臣,還是詩書傳家計程車人、腰纏萬貫的商人,或者任勞任怨的百姓、四處流浪的乞兒,最後的結局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也正因如此,就能解釋為何曹真曾在許都滯留過一段時間,因為曹操病情突然加重,讓行事高效的曹軍就像被人按下慢放鍵一般變得緩慢起來,以至於在應對漢軍時始終慢了一步。

可以預見在曹魏內部,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已經從對外戰事轉移到內部權利的交接上,因為曹操對曹植、曹彰的態度,讓魏國世子曹丕能否繼魏王位變得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