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會稽郡閩江前線,本來步騭、孫皎已經堅持不住了,好在援軍及時到來,這讓他們的腰桿子都直了起來,於是越過閩江對漢軍發起反擊,打算奪回被侵佔的土地。
不過想法是美好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
王平暫領的神策軍給了吳軍當頭一棒,不但失去的土地沒能奪回反而損失了幾千兵馬,怎一個慘字了得。
在這之後,漢吳雙方就達成劃閩江而分治會稽郡的默契,雖然東吳心裡不甘心,但江夏、贛水前線大軍雲集,他們沒多餘的精力在後方發起反擊,季漢不越過閩江開闢新戰場就已經值得慶幸了,何必再自找不痛快呢。
至於橫海將軍鄧方,他倒是想在海岸線繼續襲擾,畢竟東吳暫時拿他沒辦法,可有且僅有的三艘海船出了毛病,一艘不慎觸礁,一艘在登陸時被吳軍駕船撞壞,目前都已經送回儋耳海軍基地維修。
雖然手裡還有一艘船能用,但總不能只帶兩千人吧,萬一出現意外不全完了嗎,所以鄧方就乾脆領軍回到朱崖郡,配合工匠、官吏在朱崖郡開拓道路,清理野獸為即將到來的開發做好鋪墊工作。
隨著各地戰事相繼平息,兩年前由劉備主動發起的北伐之戰,以季漢大勝奪取涼州、交州、揚州兩郡,曹魏大敗失涼州五郡,東吳慘敗失交州、揚州兩郡而告終。
而在整個北伐戰役中,由諸葛亮發起的交州之戰、魏延發起的第一、二階段隴西會戰、曹操發起的第三階段隴西會戰,關羽發起的襄樊之戰、孫權發起的荊州之戰,魏延主導的自衛反擊戰,曹真發起的襄陽之戰,曹休發起的南陽春季攻勢等戰鬥組成。
在本次戰役中,三方僅參戰人數就超過六十萬,動用的民夫也不計其數,這也是自赤壁之戰後,季漢、曹魏、東吳三家發生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當然了,這種規模龐大的戰役不管最後誰勝誰負,對百姓的傷害才是最大的,所以不管是取得大勝的季漢,還是遭受慘敗的曹魏和東吳,在大戰停歇的第一時間就將目光轉向國內。
因為馬上四月份了,距離春耕結束只剩下十餘天的時間,若不想明年餓著肚子,就必須抓緊時間搶種糧食。
所以一直到五月初,整個大漢都陷入了一片繁忙,像什麼季漢和曹魏交換人質一事,東吳和季漢協商南昌歸屬事宜,如何處理涼州羌胡等諸多問題都被暫時擱置下來。
五月初
率先完成春耕事宜的季漢在江陵展開小朝會,不過與會人員並不多,除了從南昌趕回來的蔣琬,從均縣趕回的法正,就只有魏延、伊籍、馬謖、李嚴、張松、龐德、王甫、糜芳、牽昭等人。
而此次小朝會,並不是論功行賞,而是討論要不要繼續履行從曹操時期遺留下來的問題:
是否用夏侯惇、于禁,以及在關羽手中的襄陽,來換取關羽和萬餘漢軍的安全。
在三個月前,這個交易得到季漢上下一致同意,曹操當時雖然沒同意但也有這個意思,所以就先讓曹真放棄圍攻襄陽,後命滿寵領兵前往合肥駐守防備孫權。
也正因如此,被圍困襄陽的關羽才得到片刻喘息,間接的保住了關羽的性命,畢竟以他那高傲的性子,投降曹操還行,投降曹真是萬萬不可能的,到時候恐怕會帶著關平、周倉、廖化、趙累、楊儀等將校一起赴死。
在曹丕繼位後,他也感到士族力量太過龐大,於是更加堅定換回夏侯惇的信念,不過南昌的快速陷落讓局勢愈發的不利起來,後來程昱向曹丕進言,既然局勢不能左右劉備,但他們可以用道德來綁架劉備啊。
於是在四月初,曹真同江陵令的糜芳取得聯絡,表示可以讓漢軍派出輜重兵運送糧食入城,以解關羽的燃眉之急,不過只能一天一天的送,不能送軍械、兵員入城,否則別怪他們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