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督荊人選

“陛下,臣認為三將軍可以。”

諸葛亮率先發言,不過他口中的人選著實讓眾人驚了一把,惹得三人連連側目,就連沉默不語的魏延都抬頭瞥了一眼諸葛亮,眼中的驚訝怎麼都藏不住。

“願聞其詳!”

劉備有點懵,自家三弟什麼德行他一清二楚,讓他督使荊州,還不如就把關羽留下呢。

“陛下,三將軍雖然有失徐州之過,但今時不同往日,三將軍這些年的變化是很大的,尤其在和士元主政巴郡、共守下辯期間,連最愛的酒也不再多飲,也從未傳出過他再鞭打士卒一事。

而且隨著年歲的增長,三將軍性格也不再暴躁易怒,而是逐漸變得穩重,雖然三將軍在某些事上依舊做得不夠完美,但督使荊州臣認為綽綽有餘。

更何況有徐州的前車之鑑,三將軍在為陛下鎮守荊州期間,一定會謹小慎微,不會再犯之前的老毛病了。

因此,臣認為何不給三將軍一個機會呢?。”

諸葛亮侃侃而談,言語中的溢美之詞聽得劉備心花怒放,畢竟自家三弟得到孔明的誇讚,作為兄長的他怎能不高興,而且張飛的改變也是他樂意見到的。

諸葛亮推薦張飛,還是在他和關羽迥然不同的處世原則上,關羽為人高傲,重士卒而輕士大夫,導致南郡和荊南的吏治始終是兩個不一樣的世界。

就拿民兵制來講,南郡連個影子都看不到,這和關羽與大多數荊州官吏有隙脫不開干係,畢竟誰也不想去南郡受氣,就連潘濬這位劉備留下的助手,荊州別駕蔣琬的堂弟都被關羽扔到了夷陵,他們過去豈不是要身首異處?。

而關羽與荊州官吏、士族關係的僵硬,也是東吳發動荊州之戰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認為在關羽節制下的荊州,很多士人早就不堪忍受,他們突然襲擊一定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可惜,這一點也是魏延所利用的。

而張飛就不一樣,他素來尊敬士大夫而輕慢士卒,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龐統、魏延、諸葛亮的影響下,張飛對士卒的態度大為改觀,雖然重視談不上,但也不會無故懲罰他們。

也是這一點,諸葛亮認為張飛才是合適的人選,畢竟他能很好的團結荊州士大夫階層,讓已經發展脫節的南郡輕裝上陣,重新融入荊州整體的發展中。

再一個東吳無力西進,曹魏正忙於處理臧霸、兗州、冀州士族問題,短時間內同樣無力南征,所以在沒了外部威脅後,張飛督使荊州簡直是最完美的人選。

何況張飛是劉備的三弟,劉備為數不多絕對信任的任之人,讓他去荊州不僅劉備放心,朝中文武大臣們也同樣放心。

“孔明此言是不差,但寡人擔心吶。

不如先聽聽孝直的意見,屆時再做決定也不遲,不知孔明以為如何?。”

道理他也懂,但將荊州交到張飛手裡他還是有所顧慮的,於是將目光轉向法正,希望他能給一個人選。

“自然可以。”

諸葛亮點點頭,他也想聽聽法正的人選。

“陛下,臣推薦子龍將軍。”

又是一個在預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人選,以荊州目前的狀況來看,督使荊州的人必定是劉備信任的武將,而不是文官。

因為在魏延、諸葛亮的統籌規劃下,荊州的發展已走上正軌,整體局勢不會出現大的變動,所以派文官督使荊州會顯得冗餘,還不如派個武將去南郡震懾曹魏、東吳來的實在。

“不妥,子龍我有大用,不能督使荊州。”

魏延突然出聲讓正欲說什麼的法正閉嘴,隨後看向魏延的目光中充滿了怨念。

“那幼常呢?”

“幼常雖然屢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