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科舉的施行方式

六月初

劉備任命王甫為南郡太守,以恢復受到戰爭創傷的南郡地區,同時受南陽太守、徵北大將軍關羽的節制,不過考慮到關羽有過前車之鑑,在非軍事的人事任免上被稍微限制了一下,需交由荊州州牧府稽核後才能在各郡縣施行。

任命先一步返回的劉循,在通城打了兩年醬油的吳班,分別為南鄉令、順陽令,防備曹軍南下或者西進,保護在武關駐守吳懿所部的安全,守護武關道的安全,歸上庸總督龐統節制。

至於在兩地起義投漢的南鄉太守傅方,荊州刺史胡修兩人也被劉備委以重任,前者為蜀郡太守,後者為成都太守。

不要以為從軍政大權一把抓的太守和刺史,到如今的只有治民權的太守,就以為劉備是在刻意打壓他們,要知道前者為季漢的政治中心,後者為季漢的經濟中心。

就單單從劉備的安排看,他們倆人已經被樹立典型,進入中央被重用不過是早晚的事,他倆高興還來不及,又怎會心生怨懟呢。

而將劉循和吳班放在這裡,也是有法正的考量,如今曹魏在西線修築了堅固的防線,漢軍難以從渭水、蕭關等地攻入漢中,而散關外陳倉是夏侯淵的中軍所在地,屯駐身經百戰的曹軍精銳超過三萬,非五萬漢軍不可破。

就如當初漢中之戰一樣,崎嶇難行的道路,秦嶺內部多變的氣候條件會讓後勤直接爛掉,很難支援季漢從陳倉道大規模進軍。

綜合下來,關中四關潼關、蕭關、散關皆不可通行,現在只剩下武關還有點機會,所以武關道在此刻就顯得十分重要,讓漢室宗親出身的劉循,外戚出身的吳班守武關道後路將萬無一失,更何況吳懿是吳班的兄長。

至於南陽西部均縣、順陽、南陽一帶戰事的統籌工作,則交給上庸總督龐統,雖然他在此戰中名聲不顯,表現得中規中矩,但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誰也不能否認龐統的能力。

同時為保障荊州安全,避免潘濬、樊友之類的事再發生,劉備將鄧賢調離龐統麾下,前往夷陵、宜都駐守,並由江州行營節制(張飛所部),軍事上不再由荊州節制。

至於像李恢、鄧芝、霍峻等人已領兵返回漢中,並在官職上都得到了晉升,而後繼續在黃忠帳下聽令,一邊修繕、拓寬漢中四道,一邊防備關中曹軍可能發起的偷襲。

在東線

劉備首先將趙雲從州陵前線撤回,在從其麾下遴選幾千精銳後原地將大軍解散、遣返,畢竟趙雲所部從西線戰場一路打到東線戰場轉戰近萬里,雖然勝利一直常伴他們左右,但也抵不住將士們思鄉心切啊。

考慮到他們不是職業軍人,解散了非但沒任何影響,反而能交給地方擁兵自重的風險,促使地方生育、經濟、治安等指數上升,可謂是一舉多得。

劉備索性大手一揮,直接解散大軍讓他們回家去生孩子去,季漢人口終究還是太少了。

在遣散州陵之兵後,劉備又從廬陵調回輔匡任命他為巴陵令,率領曾由李嚴從曹軍俘虜中整編的萬餘大軍駐守巴陵,一邊在洞庭湖督造造船廠,一邊防備東吳溯長江而上,雖然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但不得不防。

至於荊州州牧府,劉備還是沒能定下主政人員,而是讓張松、蔣琬兩人共掌荊州事務,反正荊州已經走上正規,按照規章制度來短時間內出不了大問題,等返回成都後再和諸葛亮、魏延商量商量荊州主政人員就行。

……

隨著季漢主動撤退,在揚州的防禦壓力大減,再加上有贛水、閩江等有利地勢可依託,倘若繼續在廬陵郡、會稽郡南部屯駐大軍就變得十分冗餘,也會造成無謂的軍備競賽,這對季漢接下來以發展自身為主的政治理念不符。

所以劉備同樣遴